三部九候的古今應用
三部九候是寸口診脈法術語,源於《難經》,在《難經》十六難中記載“脈有三部九候,有陰陽,有輕重,有六十首,一脈變為四時,離聖久遠,各自是其法,何以別之”下面就給大家詳細講解何為三部九候。
按切全身動脈,以體察經絡氣血運行情況,從而推斷疾病的脈診方法。又稱遍診,為古代脈診方法之一。切脈部位有上(頭部)、中(手部)、下(足部)三部,每部各分天、地、人三候,共九候。
點上部。天候按兩額動脈;人候按耳前動脈;地候按兩頰動脈。
點中部。天候按手太陰經以候肺;人候按手少陰經以候心;地候按手陽明經以候胸中之氣。
點下部。天候按足厥陰經以候肝;人候按足太陰經以候脾胃;地候按足少陰經以候腎。
三部九候古代應用
點《醫源資料庫》中有關三部九候的記載,三部九候是指全身遍診法。即于頭部、上肢、下肢三部診脈,每部各有上、中、下動脈,不同部的脈出現獨大、獨小、獨遲、獨數,即表示該經的臟氣有寒熱虛實之變化。
頭部:上,兩額動脈(太陽),候頭部病變;中,兩側耳前動脈(耳門),候耳目病變;下,兩頰動脈(地倉、大迎)。候口齒病變。
上肢:上,手太陰肺經動脈(寸口),候肺;中,手少陰心經動脈(神門),候心;下,手陽明大腸經動脈(合谷),候胸中。
下肢:上,足厥陰肝經動脈(五里,婦女取太衝),候肝;中,足太陰脾經動脈(箕門),候脾,若候胃氣配足陽明胃經動脈(衝陽);下,足少陰腎經動脈(太溪),候腎(《腎問-三部九候論》)。
點指寸口診法。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每部各以輕、中、重指力按脈,分浮、中、沉(《難經-十八難》)。
上述是關於三部九候的現代和古代的在中醫診脈上應用,希望對大家了解中醫文化、了解中醫診脈有所幫助。(新浪中醫)
臉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