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
龍眼是中醫傳統補藥,因其含有豐富的營養,對虛勞贏弱、失眠健忘等癥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在我國民間關於龍眼治病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江南某地有一個錢員外,本人家有糧田千頃,家財萬貫,但美中不足的是年過半百膝下無子。錢員外連取三房妻室,總算在53歲時得了個兒子。晚年得子,合家歡喜,取名錢福祿,視為寶貝。小福祿嬌生慣養,長得又瘦又矮,10歲的他看上去仍像四五歲,這下可急壞了錢員外。
錢員外有位通曉醫藥的遠房親戚王夫人,她見福祿這般模樣,就對錢員外說:“少爺乃先天稟賦不足,後天過於嬌貴,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若要強身健體,非吃龍眼不可”王夫人並講了有關龍眼來歷的傳說。在哪咤鬧海那年月,哪咤打死了東海龍王的三太子,還挖了龍眼。這時正好有個叫海子的窮孩子生病,哪咤便把龍眼讓他吃了。海子吃了龍眼之後病好了,長成彪形大漢,活了一百多歲。
海子死後,他的墳上長出一棵樹,樹上結滿了像龍眼一樣的果子。人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果子,呀!太好吃了,真是香甜可口。窮孩子吃了這種果子不但沒有出什麽危險,而且身體變得越來越強壯。從此人們才開始把這種果子當作補藥吃,並叫它為“龍眼”。在東海邊家家種植龍眼樹,人人皆食龍眼肉。錢員外聽後立即派人去東海邊采摘龍眼,並加工制作成龍眼肉,每天蒸給福祿吃。久而久之,福祿果然身體變得越來越強壯。
龍眼與荔枝都比較熱,生吃時不宜貪多。
本品為無患子科常綠喬木植物龍眼的假種皮。主產於廣東、福建、台灣、廣西等地。秋初果熟時採摘,烘乾或曬乾,取肉去核,曬至乾爽不粘。
【性味歸經】
甘,溫。歸心、脾經。
【功效】
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用於心脾虛損,氣血不足的心悸、失眠、健忘等。龍眼肉能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為性質平和的滋補良藥。單用龍眼肉即有效,亦常配黃耆、人參、當歸、酸棗仁等同用,如歸脾湯。
【主治】
- 用於老弱體衰、產後、大病後見氣血不足者。龍眼肉和白糖蒸熟,開水沖服,如玉靈膏(代參膏),可補益氣血。
【文獻別錄】
- 《本經》:「主安志,厭食,久服強魂魄,聰明。」
- 《藥品化義》:「桂圓,大補陰血。凡上部失血之後,入歸脾湯同蓮肉、芡實以補脾陰,使脾旺統血歸經;如神思勞倦,心經血少,以此助生地、麥冬補養心血;又筋骨過勞,肝臟空虛,以此佐熟地、當歸,滋肝補血。」
【用法用量】
10~15克。大劑量30克。煎湯。
【現代藥理】
龍眼肉含葡萄糖、蔗糖、哂石酸、腺嘌呤、膽鹼、蛋白質及脂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