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3年1月,紫禁城里可謂雙喜臨門。第一喜是孝圣憲皇后60大壽,第二喜則是乾隆皇帝特別開設了萬壽恩科,國家又可以選拔一批人才。
皇帝犀利問,狀元機智答
經過層層選拔,考中進士的學生進入皇宮大殿,等待最后的考驗。
經過了筆試和問答之后,一個名叫秦大士的38歲考生尤為突出,皇帝很是喜歡,于是就欽定為狀元。
可一段時間之后,皇帝覺得秦大士的身世有些問題,于是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問他:「汝家果秦檜后乎?」
在場的百官聽聞之后不免大驚失色,他們紛紛看向秦大士,心想這個人難道是秦檜的后代?
這個問題是個送命題,如果回答是,那麼他的仕途之路必將從此中斷,十年寒窗的努力也將付諸東流。如果回答不是,萬一被揭穿,就會成為數典忘祖的典型,照樣遺臭萬年。
秦大士非常聰明,用「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化解了危機。當然,這句話也間接承認了他是秦檜后代的事實。
乾隆是多麼謹慎的一個人,如今秦檜的后代當了狀元,難道他不怕天下的士大夫們聯合起來抗議嗎?要知道在士大夫的眼中,和秦檜有關的所有事物都是有罪的,尤其是其子孫后代,應該世世代代為奴為婢才對,怎麼還能讓其成為狀元。
確實,乾隆做事追求完美,晚年時還要自封「十全老人」,可見他對自己的名聲看得有多重。對于秦大士的問題,乾隆也并非是完全放任,事后派出粘桿處徹查秦大士的身世背景。
經過粘桿處的秘密調查, 秦大士其實是宋代名臣秦梓的后代。不過秦梓是秦檜的大哥,換句話說,秦大士即便不是秦檜的后代,卻同屬一脈。
雖然乾隆喜歡秦大士的才華,但此時已經有些動搖。
都說無巧不成書,秦大士路過岳飛墓時留下了兩句詩,不僅流傳千古,而且讓乾隆改變了想法開始重用秦大士,最終使得秦家迅速崛起,一直到清朝滅亡都是士家大族。
路過岳飛墓,留下千古名句
秦大士自幼就是神童,10歲的時候就出口成章,書法也頗有成就。當時秦家比較貧窮,但自從秦大士出名之后,賺到了不少潤筆費,使得家庭生活一下就提高了很多。
當秦大士越發懂事之后,他也知道了自己祖先和秦檜的淵源,雖然并非秦檜的直系后代,但作為同宗同源,他的心里一直都非常慚愧。因此他經常批判秦檜,也不反駁別人指責他是秦檜的后人,甚至還寫下了不少批判秦檜的詩句。
其中尤為著名的, 就是他在岳飛墓前寫下的:「人從宋后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簡短的14個字,委婉地批判了秦檜,也表達了自己對岳飛的愧疚。
說起這首詩的創作背景,也是頗為傷感。
在秦大士考中狀元等待安排官職的時候,他曾和一些文人游歷到了岳王墳。這些文人多少知道一點他祖先的情況,于是就調侃新科狀元也姓秦,甚至要求他賦詩一首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秦大士懷著傷感和愧疚的心情寫下了前面的兩句。
這些文人看完之后收去了臉上的笑容,不禁肅然起敬,從此和秦大士成為了摯友。
由于這兩句話符合世人對秦檜的痛恨,以及對岳飛的尊敬,因此很快就流傳開來,最終被乾隆皇帝看到。作為一代帝王,他自然能感受到秦大士內心誠摯的愧疚之情。
而秦大士雖然不是秦檜的直系后代,卻接受別人的指責,因為他想替秦檜贖罪,哪怕成為世人的出氣筒,也心甘情愿。
乾隆以及士大夫們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所以乾隆決定重用秦大士,隨后就給其安排了翰林院編修的職務。
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光,秦大士擔任編修期間,夜以繼日修撰史料,并且要求嚴格。有時為了確定史料的真實性,他往往會不惜時間翻閱大量典籍。可以說他修撰的史料在當時最為出色。
乾隆是一個追求完美之人,他看到同樣追求完美的秦大士自然十分喜歡,于是連續提拔其為科考考官,翰林院侍講學士等職務。
尤其是他擔任考官之時,拒絕賄賂,恪盡職守,顯示出了一個官員應有的氣節。不僅如此,他嚴格要求子孫要有氣節,其家訓的第一條就是要以氣節為重,因為祖先秦檜就是在氣節方面吃了大虧,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無愧于心,對得起黎民百姓。
秦大士勤勤懇懇,功績斐然,士大夫們看在眼中,也就不再苛責他的身世了。
此后在秦大士的帶領下,整個秦氏家族積極向上,許多子孫都成為了清代的名臣,其家族更是在道光年間達到了鼎盛。
即便是清朝滅亡之時,秦家依然是世家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