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
丹參是一味常用中藥,別名紅根、紫丹參、血參根等,這是因其藥用的根部呈紫紅色之故。此外,民間還有將其稱作“丹心”的,這與流傳的一個感人故事有關。
相傳很久以前,東海岸邊的一個漁村裏住著一個叫“阿明”的青年。阿明從小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因自幼在風浪中長大,練就了一身好水性,人稱“小蛟龍”。有一年,阿明的母親患了婦科病,經常崩漏下血,請了很多大夫,都未治愈,阿明甚是一籌莫展。正當此時,有人說東海中有個無名島,島上生長著一種花開紫藍色、根呈紅色的藥草,以這種藥草的根煎湯內服,就能治愈其母親的病。
阿明聽後,喜出望外,便決定去無名島采藥。村裏的人聽說後,都為阿明捏著一把汗,因為去無名島的海路不但暗礁林立,而且水流湍急,欲上島者十有九死,猶過“鬼門關”。但病不宜遲,阿明救母心切,毅然決定出海上島采藥。
第二天,阿明就駕船出海了。他憑著高超的水性,繞過了一個個暗礁,衝過了一個個激流險灘,終於闖過“鬼門關”、順利登上了無名島。上岸後,他四處尋找那種開著紫藍色花、根是紅色的藥草。每找到一棵,便趕快挖出其根,不一會兒就挖了一大捆。返回漁村後,阿明每日按時侍奉母親服藥,母親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村裏人對阿明冒死采藥為母治病的事,非常敬佩。都說這種藥草凝結了阿明的一片丹心,便給這種根紅的藥草取名“丹心”。後來在流傳過程中,取其諧音就變成“丹參”了。
本品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參的根及根莖。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主產於江蘇、安徽、河北、四川等地。春、秋二季採挖,洗淨,曬乾。生用或酒炙用。
【性味歸經】
苦,微寒。歸心、肝經。
【功效】
活血調經,涼血消癰,安神。
【主治】
用於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本品功能活血化瘀,善調婦女經水,為婦科要藥。《婦人明理論》有「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之說。可單味為末,酒調服;亦常配當歸、川芎、益母草等同用,以加強療效。現代臨床還常以本品為主,治子宮外孕:若急性期腹腔內大量出血者,配赤芍、桃仁;若慢性期腹腔內血液已凝成包塊者,更加三稜、莪朮。
用於血瘀之心胸、脘腹疼痛及癥瘕積聚,風濕痹痛等。本品為活血化瘀之要藥,廣泛用於各種瘀血證。治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常配檀香、砂仁等同用,如《醫學金針》丹參飲。臨床上治冠心病心絞痛,常配降香、川芎、紅花等同用,亦可單用,如以本品提取物製成的丹參舒冠片。治癥瘕積聚,常配三稜、莪朮以祛瘀消徵。治風濕痹痛,則配防風、秦艽等祛風濕藥同用。
用於瘡瘍癰腫。本品性寒涼血,又能活血,有清瘀熱以消癰腫之功。常配銀花、連翹等治熱解毒藥同用。
用於熱病煩躁昏迷及雜病心悸失眠等。本品能涼血安神,治熱病邪入心營,配生地、黃連、竹葉;治雜病血不養心,心火偏旺之心悸失眠,則配生地、酸棗仁、柏子仁等。
近代臨床還以本品治缺血性中風、動脈粥樣硬化、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防治支氣管哮喘、慢性肺心病等,均有一定療效。
【文獻別錄】
《本經》:「主心腹邪氣…破癥除瘕,止煩滿。」
《日華子本草》:「養神定志,通利關脈。治冷熱勞,骨節疼痛,四肢不遂。排膿止痛,生肌長肉…止血崩帶下,調婦入經脈不勻,血邪心煩,惡瘡疥癬,瘦贅腫毒,丹毒。」「丹參,降而行血,血熱而滯者宜之,故為調經產後要藥。」
【用法用量】
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注意禁忌】
反藜蘆。
【現代藥理】
本品含脂溶性非醌類成分:丹參酮Ⅰ、ⅡA、ⅢB,隱丹參酮,二氫丹參酮等;水溶性成分:原兒茶醛,原兒茶酸、丹參素、維生素E等。
丹參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缺血、梗塞和心臟功能,調整心律,並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
有抗凝、促進纖溶,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能降血脂,抑制家兔實驗性冠脈大分支粥樣斑塊的形成;
可抑制或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及炎症反應,促進肝細胞再生,並有抗纖維化作用;
能提高機體的耐缺氧能力;
能促進組織的修復,加速骨折的癒合,能縮短紅細胞及血色素恢復期,使網織紅細胞增多;
對多種細菌及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
有抑制中樞神經的作用。
還有增強免疫,降低血糖及抗腫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