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降血壓藥治標不治本

吃降血壓藥治標不治本,還可能提高長者死亡率

高血壓標準毫無根據地不斷下修,製造更多數字上的高血壓病患,以最新標準140/90mmHg而言,5個日本人中就有1個高血壓。但血壓值的浮動是身體對各種內外在壓力的反應,例如肥胖、壓力過大、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度活化、作息不正常、腎臟病變等,吃降壓藥治標不治本。與其依賴藥物追求數值上的假健康,不如徹底審視生活習慣,根除讓血壓飆高的不良因子,才能保持穩定血壓值。

服用降血壓藥還可能有影響健康的副作用。岡本裕在其著作《90%的病自己會好》中分享臨床案例,無心臟腎臟病史的標準身材中年男性,因血壓168/98mmHg而開始服藥,反而精神不濟、渾身無力,停藥後卻改善並恢復正常生活;許多高齡案例也表示,服用降壓藥後身體狀況變差,收縮壓突然降到150~160以下時,突然記憶衰退、手腳冰冷、無法集中精神。

靠藥物保持正常血壓,也可能讓患者忽略警訊。岡本也提到,有個患者是每月加班時數超過100小時的工作狂,不改變生活習慣只吃降壓藥壓制血壓,3個月後突然腦溢血半身麻痺,但其實血壓值與腦溢血無直接關聯,危險因子通常是血壓數值突然發生巨變、生活作息紊亂、營養失衡、肥胖或壓力過大,除非收縮壓超過200mmHg才需要藥物治療。

來自Nippon Data 80的一份養老院臨床實驗也顯示,服用降壓藥的病患失智症惡化情況比停用者嚴重,健康老人的共同特徵都是血壓高、白血球數多。血壓高,身體才得以保持良好機能,強制降低血壓反而有害。歐洲高齡者血壓研究會的調查也有相同結論,指出對高齡者而言,血壓越高死亡率就越低,停用降壓藥者生活品質也較高。

假性糖尿病患依賴藥物,下場就是終身打胰島素

糖尿病者血糖偏高,但血糖也是身體能量的來源,利用藥物強制降低血糖,身體少了能量來源,就會出現精神不濟、四肢冰冷、缺乏活力,胃脹氣等副作用。若服藥不當,甚至會導致低血糖,最嚴重的情況可能休克。

岡本認為,日本莫名下修血糖標準值,讓許多血糖輕度超標者都成為「糖尿病患」,但這些案例多是因為短期內應酬多、飲食失衡引起,應該先從調整生活習慣做起,並且力行減重,而非貿然開始服藥。

醫生口中的四肢末梢壞死、性能力衰退、視力受損等併發症雖非謊言,卻多半是因為病人毫無調整生活習慣自覺,放任病情發展10年以上才會出現,也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會手腳潰爛、失明和需要洗腎。

岡本也說,人體的自癒力會因藥物而衰退,依賴藥物的下場就是打一輩子胰島素。降血糖藥只是「對症療法」,即便血糖值和糖化血色素值下降,若不改變生活型態,依然是讓身體暴露在危險因子中,還可能因數值一切正常而失去警覺,這才是引起併發症的元凶。

膽固醇是身體器官的原料,未必越低越好

膽固醇分為良性與惡性,前者是細胞膜的原料,也是回春輔酶Q10的前導物質,能維持身體正常運作,後者才是導致動脈硬化阻塞的兇手。健檢的膽固醇數值高,不代表不健康,根據日本大阪府成人疾病中心費時11年的萬人調查,不分男女,膽固醇在240~280mg/dl之間的人最為長壽,韓國也有類似的調查結果。

許多人因為害怕膽固醇過高,不敢吃蛋黃海鮮等食物,但研究已證實食物與血中的壞膽固醇含量無正相關,反式脂肪才是需要提防的食物殺手。服用降血脂藥的風險比高血脂還高,若只為合乎健檢標準硬行服藥,讓血中膽固醇濃度太低,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就臨床統計的整體死亡率及癌症死亡率來看,低血脂者的死亡率反而還較高。

本文部分內容取材自《90%的病自己會好》(大是文化出版),屬於作者岡本裕觀點。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