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你是否曾感覺心跳加速、臉紅心跳、小鹿亂撞?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曾經透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心跳過快超過70下的人,當心恐會「減壽」。中醫又是怎麼看呢?還有哪一些疾病症狀也會讓人心臟怦怦跳,而提出警訊呢?中醫師表示,導致心律變快的原因,容易被忽略的包括:自律神經失調、糖尿病、月經經血量多釀貧血等5大類隱藏疾病症狀,值得小心注意。
中醫:脈搏和壽命息息相關,安靜狀態時脈搏過快,小心心肌梗塞、腦中風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如果平時在靜止的時候無緣由的突然感覺自己的心跳快,當心這樣的情況代表你的心脈氣血循環是不穩定的。脈搏其實和壽命息息相關,脈搏通常會在運動時加速,將血液用更快的速度輸送到全身,但如果在安靜狀態時脈搏也過快,就容易讓血管承受過多壓力,使血管更容易堵塞,可能會提高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風險。
以壽命短的物種如老鼠為例,這些小動物的心跳數往往非常快;相反地心跳很慢的大型動物如馬、大象等,其壽命往往都比較長。人類也有類似的情況,通常有三高的患者,加上愛喝酒、不運動與睡眠品質不佳等,都有可能導致脈搏數增加,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心跳快追凶之一/身體發炎發燒如喉嚨痛、扁桃腺炎,心跳會加快
臨床上,中醫把脈就可以觀察到脈數這個問題,脈數代表心臟的搏動頻率偏快,血液流速也偏快,最常見於發熱的時候,也就是身體有發炎,或是體溫偏高的患者。當體溫每升高1℃,心跳每分鐘可增加10~15次。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能引起發熱的疾病多會出現心跳加快如骨盆腔炎、腸胃炎、喉嚨痛、扁桃腺炎等,這時中醫多認為有火熱症,常常會使用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甘露消毒丹等方劑處理。
心跳快追凶之二/經血量過多釀貧血,心臟搏動的頻率增快
還有月經量多釀成貧血的婦女,往往也會有心律變快的情況發生,當血紅素不足的患者,心臟搏動的頻率也必須增快,以滿足全身對血液供應的需要,這時脈搏是虛而無力的氣虛體質,中醫反而會使用溫熱的方劑如生脈飲、四逆湯強心,再用小建中湯改善身體的造血功能。
心跳快追凶之三/服用類固醇、減重藥物,使心跳過快
另外,長期服用類固醇、減重藥物、咖啡因、阿托品、促甲狀腺素、心臟類的抗凝血劑等藥物時,也有可能會出現心跳過快的情形。這時中醫通常以滋陰較為安全,常用藥物有如生地、玄參、麥冬、枸杞、酸棗仁、石斛、玉竹、知母等。
心跳快追凶之四/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出現頭暈、冒冷汗、心跳加快
至於有糖尿病的患者,也會因為低血糖導致頭暈、肚子餓、冒冷汗、發抖、全身無力、心跳加快等症狀,如果有這樣的狀況要回去告知您的主治醫師,並切記勿濫用藥物。
心跳快追凶之五/自律神經失調,恐失眠、暈眩、心跳過快
不幸的是,往往很多人心跳快是找不到原因的,其實也跟自律神經的調控有關,尤其,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多樣化,常見症狀包括:過度疲倦、口渴、焦慮、恐慌、失眠、頭昏及暈眩、心跳過快,當自律神經系統發生問題,也就是身體有超乎正常的生理反應時,例如:心跳經常處於加速的狀態,就需要進一步治療。
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自律神經失調的關鍵在:心與肝,因為心主血脈、心主神志,肝主情志、肝主疏泄,而情緒的管控與適當的運動,有助於穩定人的心與肝兩個臟腑。正確的呼吸(吐納)有助於神經的平衡,從每分鐘呼吸二十次,調整到每分鐘五次,先吐出所有的氣,憋氣十秒,吸飽氣,再吐氣。以此規律呼吸,而平時也可加上冥想、瑜伽等,都可以讓緊繃的神經放鬆,改善心跳過快的問題。
調節自律神經按3大穴位
調節自律神經,除了平時養成充足的睡眠、控制血壓、戒菸少酒、補充足夠的水分,平時可以多做以下3個穴位按摩:
【勞宮穴】
位置:位於手的正中央。
方式:從中指往下是心包經循行的地方,以一隻手握拳,敲打另一隻手的掌心,有助於補足心氣和心血,提振精神。
【內關穴】
位置:手掌朝上,三指平放手腕約3吋的位置,即是本穴位。
方式:找到內關穴後,每次以拇指施力按壓7秒,稍做休息後,可不斷重複。
【郄門穴】
位置:手掌朝上,以手腕為起點,平放五根指頭的拇指處,即是郄門穴。
方式:以拇指施力按壓郄門穴,伴隨深呼吸各按5秒,並重複3~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