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醫家談遺精病的診治經驗
遺精是男性常見的疾病,其實在古代就有很多醫家對此進行研究,那麼歷代醫家談遺精病的診治都有何經驗呢?
遺精病首見於《內經》,該書稱遺精病為“精自下”,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稱本病為“失精”,認為是由虛勞所致,並主以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療遺精。隋唐時期,巢元方和孫思邈分別稱遺精為“尿精”、“夢泄精”及“夢泄”,並進一步認識到本病的病機由腎虛而致,為後世腎虛之遺精的理論奠定了基礎。
宋代以後,隨著對遺精認識的日見深入,漸漸跳出虛勞腎虛之巢臼,其中在《普濟本事方》明確將遺精作為獨立的病證,正式提出遺精和夢遺的名稱,在病機上將夢遺歸為下元虛憊外,還提出經絡壅滯,欲動心邪,並分立補腎、清心、利濕諸治法。清代鄭壽全《醫法圓通》認為本病“統以心腎不交、神魂不藏為主”,筆者從中得到啟示,現發前人未述之說,與諸讀者共賞。
《內經》云:“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精志也。”腎主藏精,遺精即是腎臟不藏,而腎之封藏在於腎陽,腎陽表於心陽,心主神明,“神施發泄之令,氣動而精自不藏”。同時,在五行生化上又存在著腎生肝、肝生心的關係,肝主疏泄,主生升陽氣以便心運,故有曰:“魂者,神之使也”。由上可見,本病本在於腎,而與心、肝兩臟有著密切的關係。
遺精在清醒時發生多因心邪思淫而致,其人腎陽本已虛衰,肝每欲生升陽氣而不得,今心神亂施陽動之令,遇急於發泄為快之肝臟,則腎中之精不能斂藏而出。
遺精在睡眠中發生多為陰虛火旺,其有夢者,因火旺而神動,神在入睡後寄于陰而表現為夢,致魂隨夢遊而多淫,動則精不藏;或本有濕熱、尿積留滯,致氣行不暢,肝失疏泄而魂離居所,擾動精室而使精關失守。
故本病可責於心腎不交,一是人體腎臟本就陰陽失調,二是肝臟調節失度致心神在晝瞑夜寐時陰陽失和;勞心太過、慾念不遂、恣情縱欲及飲食不節等皆可致病。所以本病治療首先注意調攝心神,排除妄念,然後再辨證治療。
《金匱要略》云:“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是由桂枝東加龍骨、牡蠣組成,桂枝湯本就能調和營衛陰陽,其五味藥歸於肝、心、脾、肺四臟,有暢達氣機、振奮陽氣之功,加龍骨、牡蠣,不僅澀精而且有斂陽之效,使陽出而又能入陰,陰陽交匯,精化而又能斂藏。仲景用此方來治陰陽兩虛的失精夢交,如陽虛為本,可加大桂枝、炙甘草用量以振奮心陽,並配以附子溫補腎陽;如陰虛為本,可加大芍藥用量以養陰和營,並配以生地、炒梔子養陰涼血清熱。
凡此類證治,病根于腎,因於心神,故重在調其陰陽,陰陽和則病自止。陰陽的調節在於肝,肝的疏泄在於氣機升降、陰陽出入,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能促進陰陽出入、心腎相交,故加減治療遺精能取得很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