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貞子

女貞子

相傳在秦漢時期,某地有個員外,生有一女,年方十六。不但長得窈窕動人,而且品貌端莊。女工及琴棋書畫樣樣在行,員外視為掌上明珠;登門求親的人絡繹不絕。而這個員外,是個貪圖榮華富貴之徒,經權衡再三,將女兒許配給丁縣令之子,以圖升官發財,光宗耀祖。

誰知這員外之女卻是一個秉性剛烈的女子,瞧不起紈絝子弟,視金錢和權勢如糞土。私自與府中一個教書先生訂下了終身。任憑父親花言巧語,軟硬兼施,她至死不從。待到逼嫁之日,含恨撞死在閨房中,以死明志。那教書先生因此憂鬱成疾,終日茶飯不思,臥床不起,遂被員外逐出府外。

數年之後的一個秋天,教書先生思情更甚,硬撐著病體,到此女墳前憑吊。見墳上長了一棵枝葉繁茂的小樹,結著烏黑發亮的果實。先生細觀樹影,頗似員外之女,淡裝素裹,亭亭玉立,一時激動地不知所措。他顫抖著幹枯的雙手,撫摸樹幹,流下辛酸的眼淚。

頃刻間枝葉婆娑有聲,繼續落下許多果實。先生拾取數顆果實,放入口中,味甘而微苦,直沁心脾,精神一振,心潮起伏;往日情趣歷歷在目。從此,先生每日必到墳前,精心培育此樹。摘下充饑,寄托哀思。天長日久,此樹變得郁郁蔥蔥,生機盎然。

教書先生病也日益好轉,過早變白了的頭發也開始轉黑,他在百感交集時吟道:“此樹即爾兮,貞潔無瑕兮,桿知吾心兮,葉乃吾衣兮,果好吾糧兮,影名吾身兮,相依為命兮,永不分離兮”。從此,人們為紀念這位執著追求純真愛情的女子,將這種樹上長的果子命名為“女貞子”。

【品種來源】

主產浙江、江蘇、湖南、福建、四川等地。冬季果實成熟時採收,稍蒸或置沸水中略燙後,乾燥。生用或酒製用。

【性味歸經】

苦甘、平。

1.《本經》:味苦,平。

2.《別錄》:甘,無毒。

入肝、腎經。1.《本草經疏》:入足少陰經。

2.《本草再新》:入肝、肺、腎三經。

【功效】

補肝腎陰,強腰膝,烏鬚明目。

【主治】

肝腎陰虛的目暗不明,視力減退,鬚髮早白,腰酸耳鳴,陰虛內熱。能補養肝腎之陰,惟藥力平和,須緩慢取效。

1.治目暗不明,常配熟地黃、菟絲子、枸杞子等同用;

2.治鬚髮早白,常配墨旱蓮、桑椹等同用;

3.治陰虛發熱,常配地骨皮、生地黃等同用。

【文獻別錄】

1.《本經》:「主補中,安五臟,養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

2.《本草蒙筌》:「黑髮黑鬚,強筋強力,多服補血去風。」

3.《綱目》:「強陰,健腰膝,明目。」

4.《本草經疏》:「涼血、益血。」

5.《本草正》:「養陰氣,平陰火,解煩熱骨蒸,止虛汗,消渴,及淋濁,崩漏,便血,尿血,陰瘡,痔漏疼痛。亦清肝火,可以明目止淚。」

6.《本草再新》:「養陰益腎,補氣舒肝。治腰腿疼,通經和血。」

7.《廣西中藥誌》:「治老人大便虛秘。」

8.《本草備要》:「益肝腎,安五臟,強腰膝,明耳目,烏鬚髮,補風虛,除百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熬膏或入丸劑。外用:熬膏點眼。

【注意禁忌】

脾胃虛寒泄瀉及陽虛者忌服。

1.《本草經疏》:當雜保脾胃藥及椒紅溫暖之類同施,不則恐有腹痛作泄之患。

【炮製儲藏】

女貞子:揀去雜質,洗淨,曬乾。

酒女貞子:取淨女貞子,加黃酒扑勻,置罐內或適宜容器內,密閉,坐水鍋中,隔水燉至酒吸盡,取出,乾燥(每女貞子100斤,用黃酒20斤)。

1.《得配本草》:「女貞子洗去皮衣,酒拌蒸,曬乾。淡鹽水拌炒亦可。」

【現代藥理】

1.有增強免疫功能,升高外周白細胞,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能力,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作用;對化療或放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有升高作用;

2.有強心,利尿及保肝作用;

3.並有止咳、緩瀉、抗菌、抗癌等作用。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