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
夏商時,有一貧婦李氏,在生孩子時留下淤血腹痛之癥,她的兒子都長成大人了,可她的病始終沒有治好,體質越來越虛弱。大兒子勸她求醫治療,李氏傷心地說:“咱們連隔夜糧都沒有了,哪有錢治病呢?”
一天,大兒子想出了一個辦法後便急匆匆走出門去。他在十多裏之外找到一位采藥人,訴說了自己母親的病苦。那采藥人一聽喜上眉梢,說:“你母親的病我能治好,但需紋銀十兩,大米二十鬥。”大兒子忙說:“錢糧都不成問題,只要你能治好我母親的病,報酬好說。”大兒子問:“那你什麽時候采藥呢?”采藥人卻說:“這個你就別問了,明天早晨你帶著錢糧來取藥便是了”
這天剛剛接近黃昏之時,那采藥人便扛著鋤頭,背著藥簍悄悄地進了山。李氏的大兒子也躡手躡腳地跟在采藥人的後面,見采藥人在一個山坡上停下來,挖了兩把草,就急忙走了。李氏的大兒子看在眼裏,記在心上。他立即找到那采藥人挖藥的地方,借著月光,看到的竟是一種葉子呈手掌狀,開著淡紅色花和淡紫色花的草。
他趕緊將自己帶來的口袋打開,用手挖了很多這種草,連夜回家去給母親煎湯喝,七天後,療效大顯,母親不像以前那麽腹痛了,再喝七天後,淤血也不見了。後來,李氏的大兒子就用這種草藥給很多婦女治好了病,人們給這種草起了個名字叫“益母草”。
歌曰:益母草苦,婦科為主,產後胎前,生新祛瘀。
本品為唇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全國各地均產。通常在夏季莖葉茂盛,花未開或初開時採割,切段,曬乾。生用或熬膏用。
【性狀】
鮮益母草:幼苗期無莖,基生葉圓心形,邊緣5~9淺裂,每裂片有2~3鈍齒。花前期莖呈方柱形 ,上部多分枝 ,四面凹下成縱溝,長30~60cm,直徑0.2~0.5cm ;表面青綠色;質鮮嫩,斷面中部有髓。葉交互對生,有柄;葉片青綠色,質鮮嫩,揉之有汁;下部莖生葉掌狀3 裂,上部葉羽狀深裂或淺裂成3 片,裂片全緣或具少數鋸齒。氣微,味微苦。
乾益母草:莖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體輕,質韌,斷面中部有髓。葉片灰綠色,多皺縮、破碎,易脫落。輪傘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萼筒狀,花冠二唇形。切段者長約2cm。
【性味歸經】
辛苦,涼。
《本草拾遺》:寒。
《本草蒙筌》:味辛甘,氣微溫,無毒。
《綱目》:味辛微苦,無毒。
《本草正》:味微苦、微辛。微寒,性滑。入心包、肝經。
《本草匯言》:手、足厥陰經。
《藥品化義》:入肝、脾、包絡三經。
《本草再新》:入心、脾、腎三經。
【功效】
活血調經,利水消腫。
【主治】
用於血滯經閉、痛經、經行不暢、產後瘀滯腹痛,惡露不盡等。本品苦泄辛散,主入血分,善於活血祛瘀調經,為婦科經產要藥,故有益母之名。可單用熬膏服,如益母草流浸膏,益母草膏。亦常配當歸、川芎、赤芍等,以加強活血調經之功,如《集驗良方》益母丸。近代以本品配馬齒莧治婦科產後出血有較好療效。
用於水腫,小便不利。本品有利尿消腫之功。又因其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對水瘀互阻的水腫尤為適宜。可單用,亦可與白茅根、澤蘭等同用。近代用治腎炎有效。
此外,本品又可用於跌打損傷、瘡癰腫毒、皮膚癢疹等,有清熱解毒消腫之功,近代報道用治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等有效。
【文獻別錄】
《本經》:「莖主癮疹癢,可作浴湯。」
《本草拾遺》:「主浮腫下水,兼惡毒腫。」
《本草綱目》:「活血、破血、調經、解毒。治胎漏難產,胎衣不下,血暈,血風,血痛,崩中漏下,尿血,瀉血,疳、痢、痔疾,打扑內損瘀血,大便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 ,或熬膏,入丸劑。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外洗。
【注意禁忌】
孕婦忌服。血虛無瘀者慎用。
【現代藥理】
本品含益母草鹼、水蘇鹼、益母草定等多種生物鹼,及苯甲酸、多量氯化鉀、月桂酸、維生素及蘭香甙等黃酮類物質等。
對多種動物的離體、在體,未孕、已孕或產後子宮均呈明顯興奮作用,使子宮收縮頻率、幅度及緊張度增加。主要成分為益母草鹼,能增加離體豚鼠心臟的冠脈流量,減慢心率,改善微循環。對實驗性血栓形成的各階段均有明顯抑制作用。能擴張外周血管及降低血壓。對麻醉兔有利尿作用。水浸劑對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益母草總鹼給家兔每日皮下注射30毫克/公斤,連續2周,對進食、排便和體重均無影響;小鼠靜脈注射之半數致死量為572.2±37.2毫克/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