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進三退的故事

文/宏海法師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吉祥。道場白華庵。今天要說的法叫「三進三退」法。

如果大家有關注到淨土法門,我們常會講說,淨土法門有一個優勢,就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叫圓證三不退。那也就說明說,在我們這個世界修行最麻煩的就是退。一天又一天的積累,好不容易到了一個功德點,他也許還會倒退。一世又一世地堅持,那麼在生生世世中也是這樣忽上忽下的,因為我們這裡的人的本性就是如此。

你看《地藏經》裡面講到的說:「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這就是一個退的典型的一個人世間嘛。不僅僅是修學佛法,我們在世間做事情,也是退得厲害: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會退;你在這家公司做得好好的,突然間辭職,要換,這也叫退;本來說一起合作,想創一番事業,做一件事情出來,結果走著走著,道不同不相為謀,分道揚鑣,還叫退。那麼為什麼會有這個退呢?並不是說我們每天說倒退走,練著這叫做退,或者故意從站著坐下來,全取決於我們的心念,跟過去的心念有關,跟此世的發心有關。

所以大家一看佛教裡面為什麼常說發心、發心,讓你發心呢?就是你要把自己的心和念,用這個正念、正思維、正確的見解一直把它支撐著,這樣往前走,否則就會退。

這個三進三退的故事呢,可能大家也聽過。就廟裡面有一個老和尚,老沙門,他每天出去轉一轉。有一次他又出去雲遊的時候,帶著他廟裡的小沙門。帶著廟裡的小沙門,這次走得比較遠,就給這個小沙彌,讓他背著一個背包,說你跟著我走。走著走著,這個背包越走越沉嘛,因為畢竟身心有點勞頓,這個小沙彌心裡就想:說哎呀,你看這人世間這個色身沉重,走著走著累了,多苦呀,說我一定要發大心,我要生生世世行菩薩道,要把所有的眾生都度化了,脫離這個苦海。他的這個念頭這麼一進,老和尚是有道行的人,馬上就知道,他就去接過,把沙彌身上背的這個包袱給接過來,還讓沙彌走前面,他走後面。

結果走了一段以後,這個沙彌走著走著越來越輕鬆了,他又心裡想:說哎呀,這個度化眾生就跟背包袱一樣,不如說光管自己,我走得輕輕快快的,雖然行菩薩道,累劫勤苦太久遠了,還不如我說先得個阿羅漢吧。這個念頭一動,那老和尚又把包袱給他背上了,讓他走到後面。來來迴迴,他的心念在這個進退之間三次,老和尚就跟他換了三回的位置。

後來他才問到老和尚,老和尚就說了,說你一念大菩提心發心起來,功德要勝過三千阿羅漢,說是不能比的,所以你的大乘心發起來的時候,你就在我前面了,你這個心念一退,那你就在我後面。

這一則公案告訴我們:堅持是很難的,特別是堅持一顆能夠脫穎而出,在佛法裡面講到的這種修六度萬行,菩薩的這個四攝大法,眾生無邊誓願度,只有眾生無邊誓願度盡了,那麼才有佛道無上終能成。所以說不管世間還是出世間,一切的事業,雖然後面有萬般的具體行動,可是一直都得由我們的最初發心,來決定它的廣大還是矮小。

其實有時候在講法的時候,有些聽法眾還不太了解,甚至來問,產生疑問,因為我們每次都說到,說往生極樂世界的心,到底是大乘心還是小乘心?到底是退心還是進心?

那今天跟大家說一下: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就是徹頭徹尾的大菩提心,是與阿彌陀佛的願力完全相應的「九品咸令登彼岸」的這個心。每一個人能夠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話,他一定會乘願再來,而且再來的時候,他所度化眾生跟我們凡夫有進有退的這個心已經是截然不同了。

所以在祖師的言教中,就是說,我們要度化眾生,先要練就自己的本事,自己練成了一個金剛不壞的菩提心以後,再來攝受眾生,那就所向披靡了。所以說如果要算一筆賬的話,先發願去,再趕緊乘願來,這是最好的發心了,特別是在這個時代,這個修行的環境而言。

所以有淨土宗的祖師在走的時候,弟子們祈請他住世,他就說:我去去就來。可是這麼一去一來一轉身,那就跟這個三進三退的沙彌不一樣了,就只有進,沒有退了。

在此希望所有今天聽聞到這個因緣的諸行者們,在成佛求解脫的道路上能夠勇猛精進,一直不退。

南無阿彌陀佛。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