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妄想轉向真如就靠這六個字

文/淨界法師

從《楞嚴經》的角度來說:妄想跟真如它們兩個是同時存在的;生滅心跟不生滅心,這兩個隨時隨地都是同時存在,但不幸的是,我們永遠跟著妄想走,我們總是覺得跟著妄想走是對的,是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所以我們無始劫來,忽略我們真實主人的存在,就是忽略了真如的存在,因為我們沒辦法迴光返照。

那怎麼辦呢?《楞嚴經》告訴我們:修學首楞嚴王三昧,就是正念真如在修首楞嚴王三昧的過程當中,倓虛老和尚他提出六字真言:就是不迷、不取、不動。這六個字是未來你開始正念真如的方法,你要從妄想轉向真如就靠這六個字──不迷是一種智慧的觀照;不取是一種禪定的安住;不動是一個持戒,身口意不要亂動。

這六個字它實際的操作,有兩個地方的不同:

(一)假設你是一個老參,你《楞嚴經》已經修學過十多年了,你在整個破妄顯真的過程當中,你直接從不迷下手,直接提出理觀–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想是本來空的,而真如本性是我本來具足的,那麼一下就可以迴光返照,所以說:老參的修學是從不迷,從理觀而帶動了不取而變成不動。所以大乘佛法的戒、定、慧,它是一體的;聲聞戒的戒、定、慧,是要持戒而成就禪定,由禪定而產生智慧,這樣上來的。大乘佛法是兩個都有可能,也可以從智慧─你生起智慧的觀照,你就能夠幫助你持戒、幫助你禪定;這種人,他的理觀的智慧強,從不迷而帶動了不取、不動。

(二)那如果初學者怎麼辦呢?我理觀薄弱怎麼辦呢?本經它說從不動下手,先從事修─佛陀提出二個方法:第一個持戒,持四根本重戒;第二個就是持咒,持楞嚴咒或者持楞嚴咒心。我今天遇到了境緣的刺激,我理觀提不起來,我可以先要求自己不動,不要亂動,以不變應萬變,先不要亂動。

你會發覺:這個末法時代,為什麼講魔強法弱?因為這世間它所創造的氣氛,是在刺激你打妄想!你注意看:它要求效率,你知道了就要馬上去做,否則你就失去了競爭。

《楞嚴經》完全不同,你遇到事情的時候,先不要亂動,等到妄想過去了,真如顯現了,你才可以去做。在《楞嚴經》的觀念裡面是:謀定而後動,所以研究《楞嚴經》以後:你會覺得你整個生命的腳步放慢,你的過失變少了,你看事情看得更清楚。妄想是衝動的,它是情緒化的,你可以先從不迷下手,你也可以從不動下手,都可以!總而言之,在整個《楞嚴經》當中,它所對治最重要的:就是消除我們心中的妄想!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