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退廟堂
孫傳庭字伯雅,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出生於代州(今山西代縣)。孫傳庭身高體壯,儀表堂堂,性格沉穩堅毅,頗有大將風範。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他得中進士,授永城(今河南永城市)知縣,後調任商丘知縣。天啟五年(1625年),又改任吏部驗封司主事。
可惜,當時閹黨亂政,朝堂烏煙瘴氣,九千歲魏大公公恣意橫行、無惡不作。深感朝局紊亂的孫傳庭不願與閹黨同流合污,索性辭官歸隱。爺不玩了,你們愛咋折騰咋折騰吧。
孫傳庭回到故鄉,低調處事,每日不過與妻子陪母親坐車遊玩而已。平時則招賓客酌酒、下棋、賦詩談笑,簫鼓之聲無虛日,有時也閉門高坐焚香讀書。不過,和當時許多讀書人一樣,他也以「治國平天下」為畢生追求的目標,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
面對社稷江河日下,表面上他不聞不問,心裡卻擔憂不已。為此,他發奮苦讀,研習兵法及歷代名將戰史,期待自己有朝一日能夠為國馳騁疆場、扭轉乾坤。
英雄出山
明思宗登基後,魏忠賢被誅,一時政治清明。然而,對大明帝國來說,時局依然十分嚴峻:內部,各路起義與暴動頻發,游寇縱橫;外部,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率後金軍大舉進犯,直逼德勝門下,威脅京城。朝廷用兵無方,致使後金橫行京畿,流寇漫延數省。
到崇禎八年(1635年),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部義軍大舉東進,破霍丘、攻壽州、入潁州,殺知州尹夢龍、州判趙士寬、尚書張鶴鳴,中原大亂。消息傳來,孫傳庭再也坐不住了,他決心出仕力挽狂瀾。恰好此時,有人向崇禎帝舉薦孫傳庭,說其才堪大任,足能平叛。崇禎大喜,於是便以孫傳庭為陝西巡撫,前去進剿義軍武裝。
當時,大明的國庫早就被各種戰爭和災荒耗得一乾二淨,崇禎砸鍋賣鐵,才給孫傳庭湊了六萬兩銀子。在為孫傳庭送行時,崇禎對他說,現在國難當頭,朝廷只能拿出這麼多錢了,但是如果你有其他方面的要求,只管提出來,朕儘量滿足你。
孫傳庭被皇上的信任所感動,他說,臣感激陛下的信任,希望陛下准予臣便宜行事之權,則兵源糧餉,臣自籌之,定為國家戡平動亂!崇禎聽罷大喜,爽快地答應了孫傳庭的要求。
孫傳庭到任時,陝西已被義軍攪得天翻地覆,他要兵沒兵,要錢沒錢,幾乎就是一個光杆司令。在這種不利局面下,孫傳庭靠著僅有的六萬兩白銀的「啟動資金」,艱難地維持局面、積蓄力量。
他按照「以秦兵衛秦地,以秦地養秦兵」的理念,徵募壯丁並勤加訓練,打造了一隻勁旅,這就是後來名震天下的精銳之師——秦軍。此外,孫傳庭招募流民,大興屯田,積攢了大批軍糧。他還下令各州縣要輕徭薄賦、革除弊政,並嚴懲不法之徒,穩定社會治安。在他的努力下,關中之地很快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大顯神威
很快,孫傳庭大顯身手的機會來了。
當時,義軍中最強大的是闖王高迎祥部。之前,高迎祥被盧象升部殺敗,逃入鄖陽山中。孫傳庭決定趁高迎祥式微之際,擒賊先擒王,對高迎祥展開圍剿。高迎祥部退入陝南山區後,荒山野嶺無處覓食。為擺脫困境,他決定效法三國時蜀漢大將魏延的方略,由子午谷小路進攻西安。
孫傳庭對此早有預料,在其必經之路周至縣黑水峪設伏。崇禎九年(1636年)七月,高迎祥部果然出現在周至黑水峪,進入明軍包圍圈。孫傳庭指揮部隊迅疾殺出,將義軍團團圍住。雙方大戰四天,義軍由於斷糧多日,人困馬乏,又經過一番苦戰,漸漸招架不住。
而就在戰事膠著之時,義軍中有人陣前倒戈。混亂中,叛徒將高迎祥的部卒和坐騎拉走,高迎祥被團團包圍,無法脫身,只得脫下盔甲藏在草叢裡,後被搜山明軍發現後活捉。
崇禎得知高迎祥被俘的消息後興奮不已,傳令即刻將高迎祥押往北京舉行獻俘儀式,隨後將其凌遲處死。高迎祥的死對義軍打擊極大,大家一看連高闖王都完了,我們還打個什麼勁啊。於是一時間,關中地區的大量義軍武裝紛紛作鳥獸散。
高迎祥死後,李自成繼任闖王,率領義軍捲土重來,關中地區的局勢再度緊張起來。孫傳庭臨危不亂,指揮官兵沉著應戰。崇禎十一年(1638年)初,義軍過天星、混天星部從甘肅徽縣、天水等地經鳳翔逼近澄城,孫傳庭軍分五路合擊於楊家嶺、黃龍山一帶,大破「二星」,捕殺二千餘人。
二星敗逃,直奔延安而來。孫傳庭預測鄜州(今陝西富縣)以西、合水以東方圓三、四百里的深溝峽谷,賊入當自斃,便親自率軍在東面堵截,命大將曹變蛟等拒守西部,又在三水、淳化間埋伏兵馬,當義軍因飢餓出來覓食時,明軍四面出擊,義軍驚恐之下向西突圍,一天一夜奔跑250里,沿途被截殺不少;返寶雞,取棧道,再中埋伏;折走隴州關山道,又遇伏兵,接連三敗,死者無數,過天星、混天星只好投降。
隨後,孫傳庭又與洪承疇在潼關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闖王李自成部幾乎全軍覆沒,李自成僅率18騎突圍而走。至此,陝西境內的義軍基本被鎮壓下去。
奸臣掣肘
然而,就在孫傳庭大獲全勝之時,他的「災星」楊嗣昌出現了。崇禎十年(1637年),楊嗣昌受命為兵部尚書,制定了「四正六隅十面網」的圍剿義軍計劃:增兵十四萬,加餉二百八十萬兩。由熊文燦為總理五省軍務,剿撫兼施,吹牛百日即可平賊。
孫傳庭認為楊嗣昌是紙上談兵,誤國誤民,遂上書朝廷,請求不要加重百姓負擔以籌措軍餉,更不要聽信痴人的誑語,以免悔之莫及。楊嗣昌見孫傳庭上書反對自己,對其恨之入骨,於是便假借兵部的名義處處刁難孫傳庭。
比如,他下令各省督撫匯報募兵和籌餉情況,各地都報了回來,只是不見孫傳庭的。楊嗣昌於是便對崇禎說,兵部的法令在哪裡都有效,就是在秦地行不通,想以此激怒崇禎,構陷孫傳庭。而且孫傳庭兩次應奉詔升職加薪,但楊嗣昌硬是壓住不上奏。
崇禎十一年(1638年)十月,清軍再次南侵。孫傳庭奉命入京救援,但楊嗣昌怕他立功,嚴令不許其出戰。
清軍走後,楊又主張將孫本人調離,留其部隊拱衛京城。如此做法,孫傳庭連憋氣帶窩火,耳朵竟然暫時聾了。心灰意冷的孫傳庭向朝廷請病假。在楊肆昌的蠱惑下,崇禎帝竟然認為孫傳庭是在要挾朝廷,一紙詔書就把他送進了監獄。
無力回天
孫傳庭坐牢期間,沒有了對手的李自成率義軍越打越勇,再度席捲關中。面對義軍,明軍屢戰屢敗。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圍攻開封。崇禎沒辦法,只能啟用孫傳庭,孫傳庭得以二次出山。
可惜,在他坐牢的三年裡,他親手打造的秦軍,因為無人問津導致缺銀少糧,不是一鬨而散,就是投靠義軍,孫傳庭苦心攢下的家底算是全沒了。
無奈之下,孫傳庭只能一邊加緊招募軍隊,一邊從地方土豪那裡「征餉」。在這期間,鑑於形勢危急,崇禎一個勁地催促孫傳庭救援開封。孫傳庭因兵微將寡,不願冒險而戰。
但畢竟皇命難違,在聖旨的高壓催促下,他只能下令部隊開拔。崇禎十五年九月,孫傳庭抵達潼關時,義軍已經攻陷開封。孫傳庭見敵軍勢大,恐正面交鋒難以獲勝,便在河南郟縣伏擊李自成。此役,義軍大敗。
然而,填不飽肚子的明軍在打掃戰場時,爭前恐後地去搶義軍丟下的食物以果腹,隊伍大亂。而李自成抓住時機率軍反攻,重創孫傳庭部。統帥再強,官兵們吃不飽,一切都白搭!
孫傳庭失利後,決心死守潼關。只要守住潼關,就可以保住陝西,保住陝西,就是為北京守住了西邊的門戶,而義軍也會處於被東西兩面夾擊的態勢。孫傳庭在陝西重整旗鼓,以圖尋機再戰。
但是,老天已經不給他這樣的機會了。隨著局勢不斷惡化,朝廷不停地催他出戰,聖旨也一道道發來,敦促他限期平定民亂。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月,沒有了退路的孫傳庭被迫出兵。
起初,明軍進展順利,但就在孫傳庭準備給李自成最後一擊的時候,似乎是老天拋棄了大明,連日大雨不止。大雨整整下了七天,道路泥濘不堪,明軍寸步難行,火藥也被澆濕,致使官兵最為倚重的火器無法使用。李自成趁亂攻擊明軍,孫傳庭部大亂,只得退回潼關。
十月,李自成率軍圍攻潼關,此時,孫傳庭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為了保存最後一點力量,他下令部隊突圍,至渭南重新集結。然而,突圍途中,他被義軍團團包圍,最後死於亂軍之中。
孫傳庭死後,李自成順利占領陝西全境。從此,義軍再也不用擔心被明軍東西夾擊了。僅僅幾個月後,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義軍占領北京,崇禎皇帝煤山自縊,明朝滅亡。
孫傳庭從出兵陝西到兵敗身亡,八年時間,他先後指揮了數十次對義軍的戰鬥,使義軍幾乎到了瀕臨絕境的地步,其軍事才能和危難之時勇於擔當的氣概,值得後世敬仰。遺憾的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明朝到了這個時候,只能說是大廈將傾、獨木難支了。
再加上崇禎帝多疑寡恩,楊嗣昌妒賢嫉能,更兼運氣不濟,致使其功敗垂成。正所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但孫傳庭的忠勇和慨然任事的精神,必將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