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洞悉人性的高手

秦丞相李斯曾評範蠡:“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載而下,孰可比倫?”縱觀範蠡一生,進可封侯拜相,退能富可敵國。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謀局可察人心,處世可識人性。

古語有云:先興之者,欲使其驕危也。人都是喜歡聽好話的,但被捧得越高,往往會摔得越慘。25歲那年,范蠡和好兄弟文種一起離楚入越,受到越王允常的重用,被任命為大夫。感念於這份知遇之恩,範蠡下決心要為越效忠。

然而在越王勾踐繼任後,越國就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西元前493年,越王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正日夜練兵準備伐越,率先發兵攻打吳國,結果大敗。

為保存越國,范蠡向勾踐大膽諫言,請他假意投誠,忍辱負重以待轉機。之後,范蠡陪同勾踐前往吳國,為奴三年。三年裡,君臣二人苦心忍耐,毫無怨言地幹著刷馬、除糞等各種髒活累活。

在一次吳王舉辦的慶功宴上,范蠡為勾踐準備了一篇祝詞,大力對吳王歌功頌德。這番赤裸裸的馬屁,拍得夫差心裡舒坦極了,終於相信了他們的歸順之心。

吳王哪裡想到,剛被釋放回越國,範蠡轉身就和文種一起制定了“興越滅吳九術”。因為已經很瞭解吳王的為人,范蠡清楚地知道,該如何投吳王所好。

他先是以獻媚的姿態向吳國進貢金銀珠寶,名貴木料,接著又送上美女西施和鄭旦。就在吳王耽於美色享樂,無心政事之際,越國暗中開啟強國興邦的計畫。

范蠡建議勾踐勸農桑,務積谷,先大力發展經濟,再提升軍事力量。在重建都城時,範蠡特地命人建了兩座城,小城是建給吳國看的,大城更是建得殘缺不全,面對吳國的方向,不築城牆。

被迷惑的吳王徹底放下了戒心,可範蠡私下正日夜組織敢死隊訓練,培養精兵強將。就這樣,經過十多年的時間,吳國實力一落千丈,而越國卻蒸蒸日上,日益壯大。西元前475年,眼看時機已經成熟,範蠡果斷率軍北伐,令吳國不戰而潰。

很顯然,吳王夫差的失敗,正是被捧殺的結果。“甯有求全之毀,不可有過情之譽;寧有無妄之災,不可有非分之福。”過度的讚譽,最容易讓人蒙蔽雙眼,迷失自我。當一個人得意忘了形,就是他走向愚蠢和失敗的開始。

在範蠡助越滅吳的過程中,遭遇過一個勁敵——伍子胥。伍子胥是吳國大夫,有經世治國之才,曾輔佐吳王闔閭得位,又力薦吳王夫差繼任上位。

可這樣一位大功臣,卻落得個極其悲慘的境地。吳國打敗越國後,伍子胥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但夫差剛愎自用,不僅聽不進忠言逆耳,還對伍子胥漸生厭煩。西元前484年,夫差聽信讒言,以為伍子胥有謀反之心,賜劍令其自殺。

滿腔忠義卻錯付于人,伍子胥死得極其悲憤不甘。范蠡聞之,心中卻沒有欣喜,只有悲憫。因為他深知,伍子胥的今天很可能就是自己的明天。十年後,範蠡終於幫助勾踐成功滅吳,實現稱霸大業。當越國上下所有人都以為範蠡該自此安享榮華富貴時,他卻毅然跟勾踐提出了辭行。

勾踐半誘惑半威脅,說我可以跟你分國而治,但你要走的話,我絕不會對你和你的家人客氣。范蠡仍不為所動,只是淡然回復:君王有君王的法令,臣子有臣子的意願,各行其是就好。 一天,趁勾踐舉辦慶功酒之時,範蠡悄然乘船泛舟而去,徹底消失在越國境內。

為什麼范蠡會如此執意地選擇功成身退?他在寫給好友文種的信件中,做出了解釋:“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輔佐相伴二十年,他早已瞭解勾踐的為人,知道一旦對勾踐沒有了利用價值,就會被過河拆橋。可惜的是,文種並沒有採納意見,最後落得和伍子胥一樣被賜劍自殺的下場。

伍子胥和文種,相似的命運背後,是對人性缺乏深刻的瞭解。韓愈有言:“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世道艱險,世情難測。

對人性深處的黑暗保持警惕,是一種理性,更是一種智慧。不高估和任何人的關係,留有退路,才能更好地保全自我。如果說前半生的範蠡,已經是一個極其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那麼後半生的他,則創造了人生另一個領域的巔峰。

西元前465年,範蠡三遷至陶邑(今山東定陶),認為那裡位居天下的中心位置,是適合經商之地。范蠡最初舉家來到陶邑時,本小利微,只能做一些當地的糧鹽買賣。一次,他從往來的商賈口中打聽到,吳越一帶需要好馬,很快意識到這是一個大商機。

但收購馬匹容易,把馬匹運送到越國去販賣卻是難事,單憑範蠡一己之力,難以做到。後來範蠡通過探聽,瞭解到有一個叫薑子盾的商人,常年販運麻布到吳越一帶。於是,範蠡想出了一條妙計。

他寫了一張榜文,張貼在城門口,告知他人:範蠡新組建了一批馬隊,可以免費幫人向吳越地區運送貨物。果不出他所料,薑子盾很快就主動找到了範蠡,希望範蠡幫他把北方的麻布運到吳越。

兩人一拍即合,一路同行,順利把貨物連同馬匹安全送達吳越,範蠡也因此而賺了一大筆錢。如果范蠡直接去求薑子盾幫忙的話,事情肯定不會如此順利。

逐利是人的本性,實現互利共贏的前提,必是先懂得滿足他人需求,讓人感覺有利可圖。賺到第一桶金後,範蠡開始積聚貨物,據時而買賣,從商品交易中獲取利潤。

至於如何判斷買賣的時機,範蠡經營理念是:人棄我取,人取我予。市面上別人都在降低拋售的商品,他果斷出手,大量買進;別人賣東西都想著多賺一分是一分,他卻一直堅持以“薄利”促“多銷”。

範蠡這麼做是因為他傻嗎?當然不是,他深知一個道理,圖一時之利只會因小失大。要想更長遠地賺錢,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學會克制貪欲。幾年後,范蠡果然成功積累了巨額家產,成為一代首富。

究其根本,並非範蠡擁有多麼異于常人的經商天賦,而在於他對人對事的透徹理解。《鬼谷子》中有言:“順人性做事,逆人性做人。”真正的高手,都是反人性的。不讓自己被欲望所操控,利己利人,知取知予,方可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蘇軾有言:“春秋以來,用舍進退,未有如范蠡之全也。”范蠡進退自如,在於他對世事洞若觀火的智慧。看人見微知著,做事見端知末。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