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旃延尊者
摩訶迦旃延尊者,摩訶在梵文裡面它是大的意思,跟我們稱摩訶迦葉尊者一樣,它帶有尊敬的意味。迦旃延也是屬印度婆羅門種姓,迦旃延的父親他是國師,在印度婆羅門教裡面,他是很受國王尊重的一位宗教領袖;迦旃延從小他就跟其他婆羅門種姓的貴族弟子、子弟一樣,他必須去接受優秀的訓練以及最好的教育。
他的舅舅就是阿私陀仙,這位阿私陀仙在佛教界裡面蠻有名,也就是他在婆羅門教裡面修養非常高,當佛陀降生的時候,阿私陀仙曾經為喬達摩太子看過相,當時就說這位小太子將來他如果成為國君的話,他是一位賢能的國王;如果他修道的話,那麼他將會成道,他是個得道的高人,並且非常懊惱地表示,自己年紀已經很大了,在世上已經不久了,很懊惱、很悲傷自己沒有辦法看到那一天,等到那一天的來臨。
迦旃延跟這位舅舅學了很多的技藝,比方他會占相術,這是在婆羅門教裡面幾乎他們都要學習的,另外還有婆羅門教裡面的經書—吠陀,他把它研究得非常好,他的禪定功夫修得也不錯,而且得到了神通。他的舅舅曾經對他說,如果將來悉達多太子喬達摩他去修道,他成道了,那你就要拜他為老師。由於迦旃延非常有學問,後來做了佛陀的弟子之後,慢慢就顯現他思想非常有條理,應對非常敏銳,言詞非常簡潔明利,很容易地,他的話就能夠讓人得到好處、讓人信服,他有這種特色,所以在佛陀的十大弟子裡面,他以擅長議論為代表。
曾經有一位婆羅門教的修道者問他說,因為他感覺到非常奇怪,迦旃延他原是婆羅門教,因為他在婆羅門教裡面來講,算是非常優秀的一位婆羅門修行者,而他能夠轉到佛教,當然他會引起婆羅門教裡面其他同道的注意。所以這位婆羅門的修行者問他說,婆羅門與婆羅門相爭,剎帝利與剎帝利相爭,剎帝利就是國王武士種族,這個我們上次解釋過,婆羅門在印度種姓裡面是最高的,其次是剎帝利。那麼這位修行者問他:「婆羅門與婆羅門常常起爭執,剎帝利種族與剎帝利種族、王族常常起爭執,他們爭執為了什麼?究竟為了什麼?」迦旃延回答說:「他們為了貪欲。」接著這位修行者又問:「那麼你們佛門裡面,比丘與比丘相爭執,又是為了什麼呢?」迦旃延回答說:「他們為了我見和法執」,這真是一針見血的回答。
佛教的修行者比丘,他們是托缽為生的,可以說已經沒有了世俗間的貪欲了,突破了凡塵進入到修行的領域,但是並沒有突破自我。所以呢?他還有一些強烈的我見、我執和法執的現象。當然如果說修行,你說悟道、進入道或者是我們說菩薩,不退位的菩薩乃至於圓覺的境界的話,那麼我執和法執他就可以突破了,所以這位修行者就問迦旃延說:「那麼什麼人他才能夠離開貪欲,而又能夠離開我見和法執呢?」迦旃延就回答說:「那只有我的老師—釋迦牟尼佛才能夠辦得到。」婆羅門這位修行者,一聽到迦旃延的回答,於是他也就拋棄他原來婆羅門的信仰,而皈依了釋迦牟尼佛。從這個簡明的答問中,我們看得出迦旃延尊者,他有一種就是很能夠掌握住對方的心靈的需要,而且他的反應非常靈敏,他的言詞很簡略又明晰,能夠直透人心而讓人得到好處。
下面我們講一個在阿含經裡面,一個迦旃延的小故事,有一次他看到了一位婦人坐在河邊哭得非常傷心,迦旃延尊者經過那個地方就走到她跟前,就問她為什麼哭?這位老婦人,她談起她的遭遇和身世,原來呢她是首陀羅階級,首陀羅階級在印度來講是社會的最低層,就是奴隸階級;她的主人待她非常苛刻,她的工作每天從早做到晚,不給她休息,而且如果稍稍不如意的話,她就要挨鞭打;衣服穿到破都不給新的穿,吃也不能吃飽,所以她就感傷自己身世輪為貧窮的這種感傷。今天呢?她的主人要她拿了瓶子到河邊來拿水,她望著水裡面的倒影,看著身影想著自己年華這樣子老逝,從年輕做到年老,這樣子不由悲從中來,想著人生這麼苦,不如就投到水中隨水流走吧,有這樣的打算,所以哭得非常傷心。
迦旃延尊者就對著她說:「你可以把貧窮賣掉啊!」婦人一聽,這個話從來沒有聽過,貧窮也可以賣掉嗎?她不由問尊者說:「尊者,您說貧窮可以賣掉,怎麼賣呢?誰來買貧窮?」尊者就告訴她:「你要賣貧窮,你就要照我的話去做。」那婦人回答說:「我會照你的話去做,你教我怎麼樣賣掉貧窮。」尊者就告訴她:「你先把身子洗乾淨。」洗乾淨了之後,他就告訴她:「你要做布施。」婦人回答說:「我拿什麼東西布施呢?我什麼都沒有,我手上這個瓶子還是主人的,你要我拿什麼布施呢?」迦旃延尊者就告訴她:「你別急。」他就把手上的缽交給了這位婦人對她說:「你幫我去裝一些乾淨的水給我」,婦人拿了缽,裝了一些乾淨的水,雙手捧給迦旃延尊者,尊者接受了,並且用咒語祝福她,還教她面對生活不再起煩惱的方法。婦人回去不久命終了,上昇忉利天,這就是迦旃延尊者說法殊勝,議論成功的一個小例子。
迦旃延尊者,除了為貧窮老婦人開示了法要,要她懂得布施把貧窮賣掉,展現了辯才無礙的智慧之外,從另外一些例子當中,我們也可以欣賞一下,號為佛陀大弟子中議論第一的迦旃延尊者,他說法的機智和口才。
在他那個時代,印度分成很多的小國家,好像現代的國家有很多的省份一樣,他生長的地方,那個國家君王很不仁慈,非常殘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佛陀希望迦旃延能夠回到他的國家,去度化他的君王和老百姓。迦旃延於是奉了使命,就回國家去辦大事,他的國家的君王因為太殘暴了,大家都叫他做惡憎王,惡憎王由於生性殘暴,他的知見也都是偏邪不正的,比方他以殺人為樂,就是一種偏邪不正當的事。
其實人的思想,也是一種行為,而我們人的行為,受之於我們的思想。以佛教來講,人有身、口、意三種行為,身口外在的行為,則受意、也就是內在行為思想的支配,所以思想不正,行為也就不正,惡憎王就是因為思想不正當,所以他的行為非常惡劣。思想,關係到一個人人格的成長,尤其我們生活在廿一世紀的今天,自由民主思潮已經達到普及瀰漫的程度,其實談自由民主是要有條件的,就是必須尊重別人的自由才能談自由,尊重別人的生存,才能談民主,絕非強調自己的自由而抹殺別人的自由,強調自己的生存而侵害別人的生存。
像我們中國古代的獨夫武父,君主專制時代的那種霸道,以至今天強調自我意識否定別人,一些不講理的人,他是不配享有自由,來談論自由的。而在今天,還有犯案累累的、為惡多端的,傷害別人的、侵犯別人隱私的竟然強調他作壞事還有理由,公然行惡還囂張跋扈,理由十足,這就是思想產生了偏差,導致行為的錯誤,所以越發顯示出教育的重要。教育是百年大計,必須要深深的植根,人從小在這段啟蒙教育時期,就要能夠將他導向正確的價值觀念,否則會是白白放過了人生的這一段可貴的可塑時期,從小如果沒有導向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念,那麼終其一生,人生沒有了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一個價值目標,比方道德意識這一些,很容易的,會傾向於自私自利的人格發展。
那我們再回到原來的主題,佛陀讓迦旃延尊者去度化惡憎王,當尊者回到了國家,因為惡憎王最痛恨的是修行人,迦旃延這時他已經有了神通,於是他就把自己變化成一個外國使者的模樣,在很輕易的情況之下,他見到了惡憎王,當惡憎王要接見這位使者的時候,他就把自己恢復成原來的模樣,原來的修行人的模樣,所以惡憎王一見到了他就大為震怒,指著他就怒吼說:「你死定了。」迦旃延就反問說:「我犯了什麼罪呢?陛下你要殺我。」君王說:「你這個剃髮人,人家看到了你就不吉利。」迦旃延這時不慌不忙的說:「不吉利的是我哩!陛下要殺我,是我不吉利,跟陛下有什麼關係呢?」尊者的這番話讓惡憎王一聽,觸動了他的心弦,馬上他就明白了些什麼,於是他就放了尊者。這是摩訶迦旃延尊者,展現他的議論說服力成功的另外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