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大師—-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道生法師(355-434),中國東晉、南朝宋時高僧。亦名竺道生,俗姓魏,巨鹿(今河北平鄉)人。幼年跟從竺法汰出家,改姓竺。後來跟從鳩摩羅什譯經,是鳩摩羅什的著名弟子之一。道生法師融匯毗曇學、般若學和涅槃學三者來發揮其涅槃佛性思想,時人稱其為「涅槃聖」。

道生法師8歲出家後專心道業,研究經句和妙義,能自得勝解。15歲便登講座宣揚佛法。20歲受具足戒,則有盛名。王公士庶,千里命駕聽他說法,成為江南著名的佛學大師。

但道生法師不為虛名所累,受戒之後,離開了他熟悉的寺院和師父竺法汰,到廬山中隱居,一住就是七年,七年間他才能日增,為了追求正法,不辭辛苦,東晉元興三年(404)與慧睿、慧嚴等同往長安跟從鳩摩羅什受學,輔佐鳩摩羅什譯《大品般若經》、《小品般若經》。當時關中的僧眾,只要見過道生法師的,沒有不飲服他的英才秀傑,羅什法師門下有「四聖十哲」的尊稱,道生法師就榮列其一。

晚年的道生法師,孤明先發,在《大般涅槃經》未曾廣泛傳譯的情況下,勇敢地提出「一闡提也能成佛」的主張。拘守經文字句的僧眾不理解這一學說的偉大,將道生法師逐出建康。

離開京師後,道生法師仍然堅持他的觀點。相傳,到了虎丘,他對山石說法,山石為之點頭!不久,道生法師又來到廬山,受到廬山僧眾的熱烈歡迎。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底,曇無讖所譯大本《大般涅槃經》傳到建康,經中果然有「一闡提也能成佛」的經文,京師僧眾深感歉疚,力邀道生法師回到東晉首都建康。這時,「涅槃聖」的尊號傳遍了大江南北。

宋元嘉十一年(434)農曆十一月二十四日,道生法師在廬山精舍升上法座,神色開朗,講解精妙,只說講數番,深微至理便明白無比,僧眾頓時開悟,十分欣悅。法會將結束後,大家看見道生法師的拂塵雜亂地散落地上,抬頭觀望,道生正襟危坐,面容端莊。他已悄然而逝,彷彿入定一般,沉默了片刻,哭泣之聲便響起來。

道生法師一生勤奮,弘法利生從無疲厭,弘揚真理卻被眾僧摒棄驅趕,但他並未因此而改變對佛法真理堅定的信念,不屈於任何權勢以及眾人指責言論壓力,不懼怕任何誹謗污衊,堅持真理百折不撓是真正大慈悲大無畏精神示現。最終在法座上舍壽。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