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淨界法師
我講一個《法句經》的小故事給大家參考。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有一天他以神通力到了忉利天去。到了忉利天以後,他看到兩個天人長得很莊嚴,他就問其中一個天人:「仁者,你以前是修什麼善法,而得到這種莊嚴果報呢?」天人說:「我啊,我以前在做人的時候,我發了一個願——我不發脾氣。」這怎麼回事呢?他說:「我以前是一個大富長者的一個奴婢,做婢女的。」他說:」我主人脾氣很不好,但是我就發一個願——他不管對我怎麼樣,我不發脾氣,結果,我就因這個因緣生天了。「
另外一個人,目犍連尊者問:「仁者,你是什麼因緣而生天呢?」他說:「我以前是做生意的,我就發一個願:我今生不管怎麼樣,講真實語,不打妄語。發這個願,終生奉行而生天。」目犍連尊者聽到以後,就產生疑惑了。回到人世間問佛陀:「佛陀,生天要修很多的十善業呀,這兩個人只修一個善法,就為什麼生天呢?」佛陀說,他們修的善法,背後有一個咒願力,他們這個善法,是有一個堅定的願力在支持,所以一個善法就夠了。
所以我們要知道,修善跟發願不同。發願就是說你用你的生命去實踐它,就叫發願。而修善就是說——我看心情了,我心情好就去做,心情不好就不去做,那麼你這個人叫是個好人。所以你看,一生只持一個戒——不發脾氣,就生天了。這個人一生只做一件善事,唯一的善事——不打妄語,他生天了。為什麼?因為它背後有一個願力在支持,重點在那個地方。
這就是為什麼所有的菩薩修完以後,一定要會歸一個「大願平等方便」?你許下一個願力以後,所有的功課做完,一定要把它回歸到你的願力,每天去長養這個願力,把它養得又強又壯,臨命終,它才能夠產生主導的力量。你要去灌溉它,用你的智慧水,用你的功課去灌溉這個願。
但是這個願,第一個,要注意平等,還有「無有斷絕」,不能有對立。你不能夠發願說我要度化一百個眾生,這樣子對不對?不可以了!不能設定一個有相的東西,不能說一百個我要度化眾生可以,不能說一百個、兩百個,不能有斷絕。「以隨順法性無斷絕故」,不能有時空、時間性的斷絕。
第二個,不能有空間性的對立。你不能說:「誒,我只攝受台灣的眾生」,不可以!因為不平等。不平等你就不能跟法性相應,你就啟動不了法性的功德。法性有六種功德:「大智慧光明義故、遍照法界義故,乃至於常樂我淨義故……」。但是你要打開這個六種功德的門,必須第一個,空間上要平等,沒有對立;時間上沒有斷絕。
不管你發什麼願,都沒關係。「我不打妄語」這個願,第一,我不管是對台灣人、美國人、新加坡人、大陸人,我沒有對像,沒有這個空間的對像;第二個,「我不打妄語」,沒有時間性,白天、晚上,一路做下去。這種願,就是隨順真如,「以隨順真如,法性沒有斷絕故;以隨順真如,平等無二,不念彼此,沒有對立故,究竟寂滅故。」
你的願要滿足兩個條件:時間、空間都沒有窮盡,什麼願都沒有關係,就叫菩提本願,而且你必須要用你的生命去實踐你這個願力,就對了!
——摘自《菩提心修學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