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牛子

牽牛子

從前,在黑醜山下住著一家姓王的人家,家中只有兩口人,男的叫王安,兩人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一家人和和美美。

突然,有一天王安下田耕作歸來,覺得自己兩腿發沈,第二天竟然臥床不起,妻子望著丈夫滿身水腫,腹部腫脹,心中痛苦無比。雖四處求醫,也沒有治好丈夫的病。

一日,有一個牽牛娃從王家門前經過,見一向辛勤勞作的王大伯躺在床上呻吟,忙問:“伯母,大伯怎麽躺下了?“王氏回答說:“你大伯患了水腫,腹脹病,不能下地了。”牽牛娃說:“這好辦,我去采些藥來試試!”說著,牽牛娃一溜煙跑到山上,采了好多瓜瓣形的黑色顆粒的花籽來,遞給王安:“大伯,你用這花籽熬藥喝看看效果咋樣?”

王安的妻子半信半疑地接過這一大包花籽。每天熬兩碗湯藥喝兩次。喝了不到一個月,滿身水腫消退,腹脹消失,兩腿也活動自如能下地走路了。又過了幾天,竟能下田地耕作了,王安和妻子都很驚奇,又采集了幾大包這種花籽,服用了一段時間後,各種癥狀全部消失,病人痊愈了。

後來,王安找到牽牛娃問:“你給我采的那種花籽叫什麽名字?“牽牛娃搖搖頭說:“我也不知道。”王安牽著牛來到花叢鞠躬表示謝意,牽牛娃在旁邊見了,便說:“這種花就起名叫牽牛花吧,我采的花籽就叫牽牛子得了”於是牽牛子的名字就這樣傳下來了。歌曰:牽牛苦寒,利水消腫,盅脹痃癖,散滯除壅。

本品為旋花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裂葉牽牛或圓葉牽牛的成熟種子。表面灰黑色者稱黑丑,淡黃色者稱白丑,同等使用。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

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

【功效】

瀉下,逐水,去積,殺蟲。

【主治】

用於水腫,臌脹。牽牛子苦寒,其性降泄,能通利二便以排泄水濕,其逐水作用雖較甘遂、京大戟稍緩,但仍屬有毒峻下之品,以正氣未衰水濕實證為宜。始水腫膨脹,二便不利者,可單用研末服;或與茴香為末,薑汁調服;證情較重者,可與甘遂、京大戟等同用,如舟車丸。

用於痰飲喘咳。本品又能瀉肺氣,逐痰飲。治肺氣壅滯,痰飲喘咳,面目浮腫者,常與葶藶子、杏仁、橘皮等同用,如牽牛子散。

用於腸胃實熱積滯,大便秘結。牽牛子有瀉下、通便、去積作用。治腸胃濕熱積滯,便秘腹脹,或痢疾裡急後重者,可與木香、檳榔、枳實同用;治大便秘結,可配桃仁,煉蜜為丸服。

用於蟲積腹痛。本品能去積殺蟲,并可借其瀉下通便作用以排除蟲體。治蛔蟲、絛蟲及蟲積腹痛者,可與檳榔、使君子同用,研末送服,以增強去積殺蟲之功。

【文獻別錄】

《別錄》 : “主下氣,療腳滿水腫,除風毒,利小便。”

《本草綱目》: “牽牛治水氣在肺,喘滿腫脹,下焦鬱遏,腰背脹腫,及大腸風秘,氣秘,卓有殊功。但病在血份及脾胃虛弱而痞滿者,則不取快一時及常服,傷元氣也。”

《本草正》 : “牽牛,古方多為散丸,若用救急,亦可佐群藥煎服,然大泄元氣,凡虛弱之人須忌之。”

【用法用量】

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1.5~3g。本品炒用藥性減緩。

【注意禁忌】

孕婦忌用,不宜與巴豆同用。

【現代藥理】

本品含牽牛子甙、牽牛子酸甲、沒食子酸及生物鹼麥角醇、裸麥角鹼,噴尼棒麥角鹼、異噴尼棒麥角鹼、野麥鹼。

牽牛子甙在腸內遇膽汁及腸液分解出牽牛子素,刺激腸道,增進蠕動,導致強烈的瀉下;其黑丑、白丑瀉下作用無區別。

對人體有毒性,大量使用除直接引起嘔吐、腹痛、腹瀉及粘液血便外,還可刺激腎臟,引起血尿,嚴重者可損及神經系統,發生語言障礙、昏迷等。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