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耳外邪內虛 風熱上壅肝膽火熱
化膿性中耳炎屬於中耳黏膜化膿性炎症。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志芳表示,傳統中醫認為,化膿性中耳炎又稱膿耳,外因是外邪侵犯所造成,內因是肝、膽、腎、脾等功能失常所造成,主要病因病機為風熱上壅、肝膽火熱;脾虛濕困、上犯耳竅;腎元虧損、邪毒停聚。
陳志芳表示,中醫認為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多半是外感風熱或風寒鬱而化熱,導致上焦風熱旺盛,最後跟氣血搏結耳竅而致病;風熱表邪沒治好,內傳肝膽,導致肝膽火熱循經上蒸,最後內外熱毒搏結耳竅而成膿耳之症。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則是治療無效,促使邪毒滯留、病程遷延,最後轉變成慢性。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常見耳痛、耳膿、耳鳴、聽力減退。此外,幼兒症狀通常較嚴重,常見高熱、驚厥、嘔吐、腹瀉等症狀,等到耳膿出現之後,體溫就開始下降,全身症狀逐漸減輕。
化膿性中耳炎通常比較難治療。陳志芳醫師表示,傳統中醫治療膿耳視證候決定用藥,急性期治療以疏風清熱、瀉肝利膽、解毒排膿為主;慢性期以健脾補腎、解毒排膿、燥濕收斂為主;不過治法、方藥必須靈活,並不是某型適用某法、使用某藥。
何況化膿性中耳炎還可能出現兼證、併發症等錯綜複雜情況,如此一來,就不適一方一藥所能應付,最好考慮配合西醫手術或部分中醫外治法。
陳醫師指出,風熱上壅型病患發病初起,耳內疼痛,且有脹悶閉塞感、聽力減退,伴隨周身不適、頭痛、發熱、微惡風寒、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等症狀,治宜疏風清熱、解毒消腫。
肝膽火熱型常見耳內劇痛如鑽如刺,鼓膜紅腫外突或穿潰溢膿,伴隨全身發熱、臉部潮紅、心情煩躁、愛發脾氣、口苦咽乾、渴欲飲冷、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厚、脈滑數等症狀,治宜清肝瀉火、解毒排膿。
脾虛濕困型病患耳內流膿纏綿日久,病情時輕時重,甚至反覆發作,而且膿多清稀,甚如水樣,但無臭味,伴隨耳膜穿孔、聽力明顯減退、頭暈頭重、精神倦怠、身體乏力、吃得少、腹脹、大便時溏、臉色萎黃無華、唇舌淡白、苔白濕潤、脈緩細弱等症狀,治宜健脾滲濕、補托排膿。
腎虧邪停型病患常見耳內流膿、膿液污穢、日久不癒、時流時止、反覆發作,而且膿量不多,帶有臭味,成塊狀或豆腐渣狀,伴隨聽力明顯減退、耳膜穿孔等症狀,像這種情況治宜補腎培元、去濕化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