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銀屑病?形成主要成因

什麼是銀屑病?形成主要成因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具有特徵性皮損的慢性易於復發的炎症性皮膚病。因有銀白色鱗屑的形態特點,故稱為銀屑病。

 

西醫對本病的病因病機尚未完全明瞭,各家說法不一。目前較為統一的是認為本病是由遺傳、感染、代謝障礙、內分泌影響、免疫、神經精神等多種因素,經過多種途徑引起的表皮細胞過度增生,角化不全及炎症反應。

 

2、中醫如何解釋、看待銀屑病的發生

 

銀屑病屬中醫“白疕”的範疇。

 

中醫認為本病由外邪內侵,七情內傷,脾胃失和等因素致內外合邪、熱壅血絡所致。

 

(一)外邪侵襲:初起時多由風、濕、熱、火毒之邪侵襲肌膚,致營衛不和,氣血失調,鬱於肌腠而發;或因濕熱蘊積,內不得利導,外不得宣洩,阻於肌表而生;或因病久,氣血耗傷,肌膚失養而成。

 

(二)七情內傷:因情志鬱結,氣機壅滯,鬱久化火,火毒蘊伏於營血,竄流肌表而成。

 

(三)脾胃失和:由於飲食不節,過食腥物動風之品,致脾胃不和,氣滯不暢,濕熱內蘊,鬱結皮膚而發。

 

此外,少數患者因調治不當,兼感毒邪,熱毒流竄,入於營血,造成氣血兩燔,耗傷陰血之證。病久則經絡阻隔,氣血凝滯,故皮損厚硬。

 

3、患者臨床表現、症狀包括哪些

 

根據銀屑病的臨床特徵,一般分為尋常型、膿疱型、關節病型及紅皮病型四種類型。

 

一、尋常型銀屑病:最為常見。大多急性發病,患者自覺不同程度的瘙癢。

 

1.基本損害初起為炎性紅色丘疹或斑丘疹,約粟粒至綠豆大,以後可逐漸擴大或融合成為棕紅色斑塊,邊界清楚,周圍有炎性紅暈,基底浸潤明顯,上覆多層乾燥的銀白色鱗屑,鱗屑在急性損害較少,慢性損害較多,在損害的中央部分鱗屑附著較牢固。輕輕刮除表面鱗屑,其下為一層淡紅發亮的半透明薄膜,此即表皮內棘細胞層,稱薄膜現象。再輕刮薄膜,則到達真皮乳頭層的頂部,此處的毛細血管被刮破,故出現散在小出血點,呈露珠狀,稱點狀出血現象。白色鱗屑、發亮薄膜、點狀出血是本病的三大主要臨床特徵。

 

2.在病情發展過程中,皮損可表現為多種形態:①滴狀銀屑病或點狀銀屑病,表現為粟粒至綠豆大小的丘疹,呈點滴狀散佈全身;②錢幣狀銀屑病,皮損較大,呈圓形扁平斑片狀,狀如錢幣;③地圖狀銀屑病,損害繼續擴大,互相融合,形成大片和規則地圖狀損害。④環狀或回狀銀屑病,表現為損害逐漸擴大而中央消退或環狀或迂回彎曲狀如腦回;⑤帶狀銀屑病或蛇行銀屑病,皮損分佈呈帶狀或蜿蜒如蛇形;⑥泛發性銀屑病,皮損數目較多,分佈範圍較廣,可波及全身;⑦脂溢性皮炎樣銀屑病,多發生於頭皮、眉和耳部,具脂溢性皮炎和本病的特徵;⑧蠣殼狀銀屑病,少數病人皮損表現為糜爛和滲出,如浸潤性濕疹狀,乾燥後形成汙褐色鱗屑和結痂,並重疊堆積,狀如蠣殼;⑨扁平苔蘚樣銀屑病,皮損傾向於苔蘚樣改變而類似扁平苔蘚;⑩慢性肥厚性銀屑病,反復發作及經過多種治療的患者,皮損呈肥厚性,暗紅色,鱗屑少而薄,且互相融合為片狀,似皮革或苔蘚樣變,多發於脛前,像慢性濕疹;⑪疣狀銀屑病,少數患者皮損表面形成扁平贅疣狀者。

 

3.皮損可發生於全身各處,尤以頭皮和四肢陽側多見,指甲和黏膜亦可改變,少數可見於腋窩及腹股溝等皮膚皺襞部,掌蹠部較少發病。通常對稱分佈,也有局限於某一部位者。部位不同其皮損表現亦不相同。

 

(1)頭皮:皮損為邊界清楚,上覆較厚鱗屑的紅斑,可融合成片,甚至滿布頭皮,鱗屑表面由於皮脂及灰塵相互混雜而呈汙黃或灰黃色,剝除後其間仍為銀白色;皮損處毛髮由於厚積的鱗屑緊縮而成束狀,狀如毛筆,但毛髮正常,無折斷脫落,無禿髮。

 

(2)顏面:大多表現為一般點滴狀或指甲大小浸潤性紅色丘疹或紅斑,或呈脂溢性皮炎樣,或呈蝶狀,似紅斑狼瘡,因每日洗臉,故鱗屑不厚,為薄屑或無屑。

 

(3)皺襞:少數病人發生於腋窩、乳房下、腹股溝及會陰等皺襞部位,皮損為界清的炎性紅斑,無鱗屑,多因患部潮濕多汗及摩擦,皮損表面濕潤呈濕疹樣改變。

 

(4)掌蹠:較少見,常與身體其他部位同時發生,亦可獨見於掌蹠,表現為界清的角化斑片,中央厚,邊緣薄,上覆白色或灰白色鱗屑,或為大小不一,邊緣清楚的脫屑損害,可因皮損較厚而引起皸裂。

 

(5)黏膜:比較少見,約占10.38%,多發生於龜頭和包皮內面,口腔及眼結合膜等處亦可發生,龜頭和包皮內側多表現為界清的紅色斑片,無鱗屑,口唇可有銀白色鱗屑,頰黏膜及上齶則有灰黃色或白色的環形斑片。黏膜銀屑病可早發,但大多在身體他處亦可見銀屑病損害。

 

(6)指(趾)甲:大約50%的患者同時具有指(趾)甲損害,尤其是膿疱型銀屑病患者。常見的損害是甲板上有點狀凹陷,甲板不平,失去光澤,同時可有縱脊、橫溝、混濁、肥厚、游離端與甲床剝離或整個甲板畸形甚至缺如,少數呈甲癬樣改變。

 

4.按病情的發展,本病可分為三期:

 

(1)進行期:為急性發作階段,此期新疹不斷出現,舊疹不斷擴大,鱗屑厚積,炎症明顯,癢感較著;在此階段,患者皮膚敏感性增高,如外傷、摩擦、注射或針刺正常皮膚後,可在該處發生銀屑病樣皮損,稱為“同形反應”,又稱人工銀屑病。

 

(2)靜止期:此期炎症停止發展,基本無新疹出現,舊疹亦不消退,病情處於靜止狀態。

 

(3)退行期:炎症浸潤逐漸消退,鱗屑減少,皮疹縮小變平,紅色變淡,最後遺留暫時性色素減退或色素沉著斑,而達臨床痊癒。

 

二、膿疱型銀屑病:臨床較少見,一般可分泛發性及掌蹠膿疱型銀屑病兩類。

 

(一)泛發性膿疱型銀屑病

 

1.症狀

 

(1)前驅期症狀:在發膿疱前1~2天可有發熱、乏力、關節痛和燒灼感等。

 

(2)典型症狀:大多急性發病,在數周內可泛發全身,發疹期可一直有發熱,關節痛和腫脹,全身不適等全身症狀。

 

2.體徵

 

(1)在銀屑病的基本損害上出現密集的針頭至粟粒大小的淺在無菌性小膿疱,上覆不典型的鱗屑,膿疱迅速增多成為大片環形紅斑,邊緣常有較多小膿疱,膿疱可融合成1~2cm直徑的“膿湖”。膿疱數日後乾涸脫屑,其下又再發新的膿疱。

 

(2)皮疹可發於全身,而以四肢屈側及皺襞部多見,也有先發於掌蹠而後延及全身者。口腔頰黏膜亦可發生簇集性小膿疱;指(趾)甲可出現萎縮、碎裂或溶解,甲床亦可有小膿疱;患者常見溝狀舌。

 

(二)掌蹠膿疱型銀屑病

 

1.症狀

 

(1)前驅期症狀:患者常感低熱、頭痛、食慾不振、全身不適等。

 

(2)典型症狀:皮損有疼痛和瘙癢。

 

2.體徵

 

(1)損害為對稱性紅斑,斑上出現許多針頭至粟粒大小膿疱,疱壁不易破裂,一般1~2周後即可自行乾涸,結褐色痂,痂脫後有小片鱗屑,剝除後出現小出血點,鱗屑下又可出現成群的新膿疱,故在同一斑塊上可見膿疱和結痂,指(趾)甲常被侵犯,致變形,混濁,肥厚及不規則的脊狀隆起,嚴重時甲下可有膿液積聚,常伴溝狀舌。

 

(2)皮損對稱發生,多見於掌蹠,也可擴展到指(趾)背側,身體其他部位也常見銀屑病皮損。

 

三、關節病型銀屑病

 

又名銀屑病性關節炎。銀屑病在關節炎患者中較為常見,約比正常人多2~3倍;而關節炎在銀屑病患者中也較普遍,據有關統計,其發生率約為6.8%,遠遠高於非銀屑病人群中關節炎的發病率。本型常繼發于尋常型銀屑病或多次反復惡化後,亦可先有關節症狀或與膿疱型及紅皮病型銀屑病同時存在。關節症狀與銀屑病皮損呈平行關係。

 

(一)症狀

 

1.全身可有銀屑病樣皮疹,自覺不同程度瘙癢,同時呈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表現,如受累關節紅腫疼痛,晨僵,活動受限等。

 

2.常伴發熱、貧血等全身症狀。

 

(二)體徵

 

主要為非對稱性外周多關節炎,以手、腕、足等小關節特別多見,也可侵犯脊柱;受累關節發紅腫脹、壓痛、功能障礙、畸形變、甚至強直,嚴重時大關節亦被累及,大關節積液。

 

(三)併發症

 

可併發內臟損害,如風濕性心臟病,眼結合膜炎,肝脾淋巴結腫大,潰瘍性結腸炎,腎炎等;約80%伴有指(趾)甲損害。

 

四、紅皮病型銀屑病:約占銀屑病中的0.98%,常見于尋常型銀屑病治療不當或膿疱型銀屑病消退後,也有初發即為該型表現者,但較罕見。

 

(一)症狀

 

1.自覺不同程度瘙癢,反復發作,病程漫長。

 

2.伴發熱、畏寒、頭痛、不適等全身症狀。

 

(二)體徵

 

1.表現為剝脫性皮炎,可累及全身,初起在原發皮損部位出現潮紅,迅速擴大,最終全身皮膚呈彌漫性紅色或暗紅色,炎性浸潤明顯,上覆大量麩皮樣鱗屑,不斷脫落,其間常伴小片正常皮島;發生手足者,常整片的角質剝脫。此時,銀屑病的典型特徵銀白色鱗屑、點狀出血

 

等往往消失,但癒後常可見小片尋常型銀屑病皮損;指(趾)甲亦受累變形、肥厚、混濁,甚至剝離而脫落。

 

2.口腔、咽部、鼻腔黏膜及眼結合膜均充血發紅,可有全身各處淺表淋巴結腫大。

 

該型是一種少見的嚴重的銀屑病,病情頑固,常數月或數年不癒,治癒後容易復發。

 

4、大致上而言,中醫如何治療、調理銀屑病?(大方針、原則)

 

臨床治療本病,多結合實際臨床表現與分型分期,採取多種治療手段內外合治。臨床辨證本病早期以血熱、濕熱、風熱、火毒等實證為主,中期以血虛風燥證多見,晚期多從血瘀證論治,部分關節病型銀屑病見風濕寒痹證。

 

5、中醫辨證論治有分哪幾種類型?症狀?中醫分別可如何治療調理?作用?

 

1.風熱血熱(常見於進行期)

 

主證:皮損不斷增多,自覺瘙癢,常于夏季加重,伴有怕熱,小便黃赤,大便乾結。舌紅,苔薄黃,脈滑數。

 

治法:疏風消熱,涼血化斑。

 

方藥:消風散合犀角地黃湯加減。

 

方解:方中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取其疏風清熱;生地黃、水牛角、赤芍、牡丹皮入血分以涼血熱;熱盛傷陰,取知母、石膏清熱滋陰,川木通一味使熱有出處從小便而解。

 

2.血虛風燥(靜止期)

 

主證:病情穩定,皮疹不擴大,或有少數新疹,但皮膚乾燥,小腿前側肥厚,或有苔蘚樣變。在關節陽側可有皸裂,疼痛,可伴頭暈眼花、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脈濡細。

 

治法:養血祛風潤燥。

 

方藥:養血祛風潤膚湯加減。

 

方解:當歸、熟地黃養血潤燥,生黃芪補氣生血,天門冬、麥門冬滋陰潤燥,同時以桃仁、紅花活血使補益陰血不致血瘀,黃芩、天花粉配伍清熱生津。

 

3.濕熱蘊結(多見膿疱型)

 

主證:多發於腋窩、腹股溝等皺襞部位,紅斑糜爛,浸漬流滋、瘙癢,或掌蹠部有膿疱,多陰雨季節加重,伴胸悶納呆,神疲乏力,下肢沉重,或帶下增多,色黃,苔薄黃膩,脈濡滑。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萆薢滲濕湯加減。

 

方解:方中薏苡仁、黃柏、澤瀉、滑石、萆薢、川木通、車前子清利濕熱,牡丹皮、赤芍清熱。

 

4.火毒熾盛(多見于紅皮病或膿疱型)

 

主證:全身皮膚發紅,或呈暗紅色,甚則稍有腫脹,鱗屑較少,皮膚灼熱,或密佈小膿疱。伴壯熱口渴,便乾溲赤,舌紅絳苔薄,脈弦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

 

方解:金銀花清氣血熱毒,紫花地丁、蒲公英、天葵子、野菊花配合運用清熱解毒涼血;黃連、黃芩、黃柏瀉上中下三焦之火,梔子通泄三焦。合而用之,共起瀉火清熱解毒之功。

 

5.血瘀

 

主證:病程較長,反復發作,經年不癒,皮損紫暗或色素沉著,鱗屑較厚,有的呈蠣殼狀,或伴有關節活動不利,苔薄舌有瘀斑,脈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養血潤燥。

 

方藥:桃紅四物湯加減。

 

方解:方中當歸補血活血,熟地黃補血為主,川芎入血分行血中之氣,芍藥斂陰養血,桃仁、紅花併入血分逐瘀行血,丹參功同四物活血而補血。

 

6.風濕寒痹(多見關節病型)

 

主證:皮疹紅斑不鮮,鱗屑色白較厚,抓之易脫,常冬季加重或復發,夏季減輕或消失。伴畏冷,關節痠楚或疼痛,瘙癢不甚,苔薄白,脈濡滑。

 

治法:疏風散寒,和營通絡。

 

方藥:桂枝湯加減。

 

方解:桂枝、白芍合用散寒和營,蒼耳子、白芷、當歸等配伍合助以祛風調營血。

 

6、醫師對患者日常生活保健有何建議?(如皮膚生活保健、飲食宜忌等有何須注意?)為什麼?

 

建議的藥膳、或茶飲方提供日常保健參考?

 

一、生活調理

 

1.少食脂肪和肉類,忌食辛辣及酒類,多食新鮮蔬菜水果。

 

2.增強體質鍛煉,注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和清除感染性病灶。

 

3.避免物理性、化學性物質和藥物的刺激,防止外傷和濫用藥物。外用藥物使用時須從溫和無刺激藥物開始,濃度從低到高,避免長期大面積外用強效皮質類固醇激素。

 

二、飲食調理

 

對於飲食方面,各家觀點有所不同,有的人主張嚴格忌口,有的人則對此無特殊的要求。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都從多種食物中獲得,毫無科學的忌口不僅不利於銀屑病的康復,也不利於全身健康,並給患者造成心理壓力,所以我們主張食物多樣化。至於具體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則需患者自己在日常生活注意,對於那些吃了以後引起病情加重的食物,今後就少吃甚至不吃,不能盲目忌口。在此基礎上,我們給患者提出以下建議:

 

1.低脂肪、高蛋白,以魚、肉、雞肉代替羊肉牛肉,尤其多食海魚有益本病,另外雞蛋、豆製品、乳製品都是較好的選擇。

 

2.保證充足的維生素和生物元素。多食新鮮水果蔬菜、未經加工的豆類、穀類、動物肝臟等,注意烹煮時間不宜過長;多吃粗糧。比如烏梅、柚子就是天然防治銀屑病的保健食品;另外由槐花和淩霄花組成的雙花湯可取藥煮粥、泡茶對本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還有多食蘆筍亦有益本病。

 

三、精神調理

 

銀屑病由於頑固的皮損、瘙癢,且病程漫長,容易復發而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屬於身心疾病的範疇。患者的精神壓力同樣也不利於病情的康復,所以我們特別強調銀屑病患者的精神調理。

 

患者自身要認識到本病頑固、易復發的特點,治療上不能操之過急;同時也要克服自卑、抑鬱等不良情緒,心態平和,接受現實,造成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利於病情向良好方向轉歸。

 

患者的家人、朋友多與患者溝通,生活上多與關心、體貼和理解;而醫生也應注意治療上宜身心並治,幫助解決其心理痛苦。

 

銀屑病報導問題   醫藥保健-銀屑病報導問題    作者:郭鈺安醫師

發表於2007/8/14 台灣新生報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