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和尚被仰山問道:『你從哪來?』和尚回答:『從幽州來。』仰山又問:『我想知道幽州有什麼新奇的事,那兒的米多少錢一斤?』」
這些是禪的特殊設計。仰山用這些提問來試探那個和尚,看看他是否執著於過去。看來,那個和尚跟仰山是同樣的人。
當仰山問:「我想知道幽州有什麼新奇的事,那兒的米多少錢一斤?」
「和尚回答:『我往這裡來的時候,無意間經過那兒的一坐橋,並且踩到了橋的支架,橋斷了。』」
這是個很古老的佛陀用過的名言:當你過了橋,就拆了橋,這樣你就無路退回去了。
「有一天,仰山正在洗衣服,耽源問他:『此刻我們該做什麼?』
仰山回答:『此刻,我們該往哪看?』」
仰山是在說:「看看有沒有把你和過去連接起來的橋梁,如果有,就把橋斷了。擺脫過去,就在此時此地。」
除了這個此時此地之外,沒有禪,沒有佛陀,沒有宗教,沒有對生活、愛、宇宙的本質的存在性的體驗。與過去斷絕,與將來斷絕。停留在這刻的這個點中,你就是佛。
「耽源沒有答復。」
耽源沒有答復,這是認輸了。仰山在洗衣服,既不在過去,也不在將來,只是在此時此地;甚至沒有仰山存在,只有「洗衣服」存在。
「又有一天,仰山看見一個雪人,他指著雪人,問周圍的和尚們:『有比它更白的東西嗎?』
和尚們沒有反應。
和尚們不理解:其實仰山根本不是真正在問有關雪人的事;他們都開始思索想像。而仰山是在說:「如果有個雪人——肯定很白,純粹的白色,完美的白色,那麼還有沒有什麼東西比它更白?」
有!你的本性。沒有什麼東西能比你本性的存在更白,更亮。
臉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