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三稜
荊三稜又稱三稜,是一味很強的軟堅散結(消除腫塊)藥。傳說古時候一位工人,因肚子長了個瘤,偶爾就會發作疼痛,他因為沒有接受治療,最後瘤愈長愈大,終於沒救了。他在臨終之前交代家人,在他死後一定要替他將這個瘤取出再下葬。
不久這個工人死了,家人按照遺囑請人為他開腹,果然在肚子裏發現一個比拳頭還大的硬塊,質地堅硬,就像石頭一樣,表面還有一層層的紋理,呈現出五彩顏色,非常特別,家人驚訝之餘決定將它做成一只刀柄,並保留下來。
幾年後的一天,工人的兒子準備上山工作,心血來潮帶著這把刀一起上山除草,砍呀砍,就在砍到一株荊三稜的根部時,根皮擦過刀柄,堅硬的刀柄竟被刮出深深一道溝痕!他覺得很奇怪,但還是繼續工作,後來刀柄逐漸軟化,不一會兒工夫,整個刀柄竟化成一攤水!
荊三稜為黑三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黑三稜的塊莖。主產於江蘇、河南、山東、江西等地。冬季至次春採挖,洗淨削去外皮,曬乾,切片生用或醋炙後用。
【性味歸經】
苦、辛,平。歸肝、脾經。
【功效】
破血行氣,消積止痛。
【主治】
所治病證與莪朮基本相同,常相須而用。然三稜偏於破血,莪朮偏於破氣。近代臨床以三稜、莪朮為主,配五靈脂、肉桂、大黃,名蛻膜散,治中期妊娠引產後蛻膜殘留有效。
【文獻別錄】
1.《日華子本草》:「治婦人血脈不調,心腹痛,落胎,消惡血,補勞,通月經,治氣脹,消扑損瘀血,產後腹痛,血暈并宿血不下。」
2.《開寶本草》:「主老癖癥瘕結塊。」
3.王好古:「三稜,破血中之氣,肝經血分藥也。三稜、莪朮治積塊瘡硬者,乃堅者削之也。」
【用法用量】
煎服,3~10g。醋炙可加強止痛作用。
【中醫說法】
三稜最早記載於《本草拾遺》,為黑三稜科植物,黑三稜的乾燥塊莖,味苦性平,入肝、脾二經,為破瘀行氣,治療腫瘤及硬塊的常用藥,常與莪朮搭配使用,臨床上最常用於三方面︰
1 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屬於氣滯血瘀者,表現閉經,或經來小腹疼痛、經血瘀塊、及經前乳脹等,可搭配紅花、桃仁、益母草、赤芍、當歸等養血活血藥同用,加強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
2 用於飲食積滯、消化不良,凡有脹氣腸鳴、胃部滿實作痛,可以莪朮配合三稜,消食止痛,或配合木香、厚朴、陳皮、青皮等藥,加強破氣消導功效。
3 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腫瘤硬塊、心腹痛、脅下脹痛。例如肝硬化等。三稜屬破削之品,使用不當易傷損元氣,一般民眾不建議自行使用,孕婦及月經量過多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