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後梁開平年間(907~911年),四明奉化(浙江省)突然來了一位行為怪誕的和尚,皺著額頭,腆著大腹,身背一條大口袋,逢人便乞,見物便討,討來的東西隨手便放入口袋之中。說也奇怪,那口袋似乎有了魔法,無論放進多少東西總是不滿。他是誰?從哪裡來的?大家誰也不知道,總之他身上有一種神秘的東西。好在奉化民風淳樸,人們見他生活窘迫,只要他乞討,能給便給了。這樣,那位奇怪的和尚便在奉化住了下來。因為不知姓名,又見他一條布袋終日不離身,人們便稱他為「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雖然奇怪,卻也有許多好處∶一是他為人隨和,乞討的時候也不過分,一般總是只要一文錢。二是他能預言人事,而且凶吉皆有效驗,所以每天找他來占卦算命的人極多;布袋和尚也不怕麻煩,只要有人來,必定給來人佔上一卦。三是他與孩子們很合得來,在他身後經常跟著一大群孩子,與他一起嬉鬧。
在孩子們的眼中,什麼都是有趣的。有一天,他們突然使起壞來,追著布袋和尚滿街亂跑。他們是想看看布袋和尚的布袋中到底有什麼寶貝。布袋和尚被追得沒辦法,只好在大街上把東西倒了出來。哪裡是什 麼寶貝,不過是缽孟木鞋、魚肉飯菜、瓦礫石塊而已。孩子們大失所望,布袋和尚的興趣卻來了。他把倒在地上的東西一件一件地撿起,口中不停地念道∶「這是什麼?噢,是飯缽。」「這是什 麼?噢,是孟盆。」「這是什麼?噢,是瓦片。」「這是什麼?噢,是磚頭。」如此等等,直到他把地上的東西撿完了,口中的話才念叨完畢。最後,不知從哪兒弄來一塊糞便,用紙包著說∶「啊呀,這不是彌勒內院裡的東西嗎?怎 麼跑出來了?」說罷也隨手放入布袋之中。這下可把孩子們嚇跑了。
有一次,布袋和尚在道上呆呆站著。正好有一僧人路過,僧人問∶「你站在這兒幹什麼?」布袋和尚說∶「我在等個人。」僧人說∶「等人?是等我吧,我已經來了。」布袋和尚便伸手入懷,摸出一個橘子遞過去。那僧人一看有橘子吃,急忙伸手去接。可布袋和尚卻把手縮了回去,說∶「噢,你不是那個人。」
又一次,一位僧人想看看這位布袋和尚有何修為,問道∶「什麼是佛祖西來意?」布袋和尚放下口袋,叉手站在那兒,一句話也沒說。僧人又問∶「只這樣,沒別的了嗎?」布袋和尚又布袋上肩,拔腿便走。那僧人看對方是個瘋和尚,也就起身離去了。哪知剛走幾步,卻覺背上有人撫摸。僧人回頭一看,正是布袋和尚。布袋和尚伸手對他說∶「給我一枚錢吧!」
布袋和尚到底是誰?此事只有奉化蔣摩訶知道。蔣摩訶特別敬信佛法,對僧人尊敬至極。在別人看來,布袋和尚雖然怪誕,但蔣摩訶卻發現,與他交往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所以,蔣摩訶便成了布袋和尚的朋友,常隨布袋和尚一起遊玩。
時候長了,他知道布袋和尚本來叫契此,曾到過閩中一帶。在閩中,有位陳居士對布袋和尚供奉得很周到。陳居士曾問他年紀多大,他回答說∶「我的布袋與虛空同年。」原來,布袋和尚不想在閩中呆了,便來到了奉化。本來,蔣摩訶知道的也就是這些,直到有一天,他突然發現布袋和尚的重大秘密。那天,他與布袋和尚一起到河中洗澡,突然發現布袋和尚的背上有個洞眼。蔣摩訶一下便想起佛像背後的洞眼來,他指著布袋和尚說∶「你是佛。」布袋和尚忙叫小聲,告訴蔣摩訶說∶「千萬不要讓別人知道。」自此之後,蔣摩訶便跟著布袋和尚念《摩訶般若波羅密經》,也不敢把布袋和尚是佛的情況宣揚出去。
到貞明二年(九一六年),布袋和尚於岳林寺東廊盤之上坐化了,死前留偈說∶「彌勒真彌勒,合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人們將他葬在封山。據說,當他入葬之後,仍有人在道上見過他。他對人說∶「我不小心把鞋帶來了,得趕緊還回去。」說完就走了。那人回到家中,方知布袋和尚已經去世,便把自己在路上見過布袋和尚的事說了。大家不信,跑到山上挖開布袋和尚的墳一看,果然只剩下一雙鞋,人已不見了。
在今天的佛教寺廟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尊面帶笑容、大腹便便、交腳而坐的佛像,就是彌勒佛。有人還送給他一副對聯說∶「大肚能容,容世上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這位彌勒佛的形象據說就是當年的布袋和尚,人們說,布袋和尚是彌勒佛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