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苦所因,貪慾為本

在劫初時期,世界將要形成之時,福報將盡的光音天天人,化生為人來到這個世界,以「歡喜」為食,全身光明,以神足通自由自在地飛行來去,彼此沒有男女性別、尊卑上下之分,大眾一同共生於世間。

當時,世間生出了「地味」,如同醍醐,顏色猶如生酥,味道甘甜如蜜。眾人先用手指輕嘗,逐漸對此滋味產生貪著,於是以手整團抓握而食,身上光明因此瞬間消逝,也不再具有神通。貪心重者,因為食用太多「地味」,體色變得粗澀枯槁,而食用較少的人,體色仍然保持光澤,由於外表出現差異,彼此之間有了高低勝負,進而衍生出是非。

由於惡法日增,導致「地味」消散,大眾無不懊惱,哀嘆災禍降臨。之後,地上又生出狀如薄餅的「地皮」,雖然色美味香,但仍比不上「地味」。因為大眾互相輕慢、共相爭食「地皮」,逐漸「地皮」也消失無蹤,地面又長出比「地皮」更粗的食物──「地膚」。

眾生又因為爭食「地膚」的多寡,而增長種種惡法,因此「地膚」也輾轉消逝。雖地肥不生,卻生出滋味甘美的兩枝葡萄,但眾生因多食之後,共相嬉鬧,兩枝葡萄不再生成。接著,大地自然長出沒有糠殼的粳米,無須特別調和,便具足美味,眾生吃了這些粳米後,而有男女不同的身形出現。

其中情慾重者便成為女人,眾生彼此共相娛樂,互相瞻視而有欲想,於是共約屏處行不淨行。其他眾生知道了前來呵責:「你們怎麼會做出非法、不該做的事呢?」行淫慾的男子受到他人譴責之後,隨即後悔自己所犯的過錯,撲倒在地,懊惱不已,與他共行欲事的女子,心生憐憫,為他送飯並扶他起身。

從此之後,世間便有「不善夫主」之名,而這個女子就被稱為「妻」。此後有更多眾生縱情淫慾,於是便建造房舍以遮蔽男女欲事,由此因緣世間正式有了「家」的組成,夫妻也開始共同居住一起生活。爾後,光音天福報享盡的天人,便墮落人間,入於母胎當中,世間因此出現胎生的眾生。

此時飲食又再度退化,原本是自然長成沒有外殼的粳米,轉變為早上收割傍晚成熟,或是傍晚收割清晨熟成的粳米;當粳米採收後,又會自動長出沒有莖幹的新谷。人們因為要不斷地收割,有人覺得每天收割太過辛苦,索性一次採收多日的米糧,大家彼此輾轉起而傚彷,有些人甚至一口氣就收割了五天的米糧!此後,粳米逐漸生出殼皮,並且於收割之後,不再自然生出粳米,也出現了枯萎的禾株。

面臨禾株枯槁的衰相,人們無不懊惱悲泣,彼此將房屋和田地都劃分了界限。從此,人與人之間更顯分別,時間一久,竟有人把自己的米藏起來,甚至盜取他人的糧谷,卻沒有人能主持公道,眾人建議應當設立一名平等之主,能善護人民並且賞善罰惡,當時眾人當中有一位體格高大、容貌端正,具足威德之人,被大眾推舉為典主,統理大眾,世人稱之為「王」。

最初的大王稱為「剎利」,在剎利的領導之下,世界富裕安樂,總共有八萬郡國,人們和樂相處,沒有病痛,剎利王以法度治國,奉行十善法護念人民,如同父母疼愛自己的子女一般,人們敬重大王也猶如孩子敬重雙親一樣。當時的人們壽命綿長,之後的大王漸漸不如第一位剎利王,人們的壽命也漸漸減短,減至十萬歲、一萬歲,至今人壽減至百歲。

從第一代的人民典主──剎利王,經過漫長的歲月,到第三十三代「善思」,先後共有十族的轉輪聖王統領這個世界,此後一直傳到師子頰王的兒子淨飯王,淨飯王之子稱作菩薩,菩薩之子為羅?羅,溯至本緣,因此稱為剎利種族。

典故摘自:《釋迦譜卷第一·釋迦始祖劫初剎利相承姓緣譜第一》

省思:

《法華經》云:「諸苦所因,貪慾為本。」一念貪心,若無法及時覺察、覺照,貪念轉增伴隨而來的就是無量的苦難。觀察光音天子墮落為人,就是因為心無法作主,嘗到好味即心生貪著,面對境界時便生分別心,乃至緣於色相起淫慾心,因而引發一連串惡行,起惑、造業、受苦輪迴不息。故知「一切諸眾生,不得大解脫,皆由貪慾故,墮落於生死」,若能夠斷除憎愛,息滅貪瞋癡,在諸法因緣中不起分別想,必能成就解脫之道。

臉書留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